毛主席在花山说课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毛主席在花山》说课稿
随州学员 李忠武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毛主席在花山》,敬请各位评委多提宝贵意见。我的说课分为四大板块:
我先来说一说第一板块:对教材的理解
《毛主席在花山》是五年级上册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的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泽东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助群众推碾子。这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文章语言平实,学生一读就懂。
????学生已养成了一定的课前预习习惯,较好地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和程序。学生已能通过预习基本扫除课文中的字、词障碍。学生的探究意识也较强,喜欢根据课文内容主动提出问题,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并且班里有一部分孩子能够通过抓住文章关键语句来理解文章的内涵,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对周围客观世界的认识还容易停留在表面,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的点拨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很大影响。
????基于以上解读和学生的特点,我将用一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按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读毛主席的语言,感悟毛主席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抓具体事例的方法,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引导学生抓住毛主席的语言描写,以及关键句子,体会主席平等待人,关心群众的优秀品质。
为了讲清重难点,接下来我来讲讲自己的第二板块:教学策略
合适的教学策略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我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朗读法:虽然这篇文章较长,但是我会让学会用浏览、默读的方式与文本充分接触。讲读时用品读、指名读等方法让学生感悟文本,因为读能悟情、读能明理,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能保证学生自己经历学习的过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小组的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小组内成员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三板块: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需要通过教学流程来贯彻落实,我将分四环节来完成第三板块教学流程的解说。
在说课堂时,先要说说课前的预习情况,我布置孩子回去预习时,分两个内容做:自主梳理难读的、难理解的词句和不懂的问题。
第一环节预设反馈??引入新课
孩子们,从前面的课文,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人品质,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板书课题:毛主席在花山,来感受主席的风采。
导入清晰明了,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环节 解词释疑 梳理内容
第一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醒孩子关注记叙文概括课文要注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让学生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方法,就是授人以渔,体现老师的导作用。而略读课文所培养的一种主要能力就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会让指名一个学生反馈,照样子自由说,然后再指名学生说。时刻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
第二步:根据预习单,反馈难读的词,预设:碾和簸箕;难理解的词语预设是“旮旯”。
学生的疑难,教给班级里其他学生来解答,让其他孩子有表现的机会。老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不懂的问题,预设:为什么主席一直没舍得喝的茶却要送给群众?主席“夜以继日”工作,怎么还有时间去帮母女推碾子?”等等的问题。我会进行梳理,概括为一个中心问题:主席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来体现?
课堂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教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学学生不知道的内容,(根据学情,精选内容,才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才能实现课堂以生为本。
第三环节 潜心赏读??品文悟情
抓住重点,朗读体会是关键,通过这个环节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分四步:
第一步:以刚才的中心问题“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的反馈: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爱人民等??
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更有效开展教学。
第二步:抓语言描写,还是刚才的后一个问题: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来体现主席的品质?学生默读课文,划划让你感动的句子,写写批注,在学生自主读后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
让学生养成不懂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通过自主朗读,尊重个性化阅读的情况下,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组内充分交流展示,老师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帮助。
第三步:品读关键句
“这会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从语言上体会,毛主席细致的观察,为群众着想。——板书语言
“你想过没有?……你是把我摆在了特殊位置上了。”让学生体会到主席的群众情怀。
“一位老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
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典型的事例”和“语言”来刻画人物。
第四环节 学以致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