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满意度及其的影响因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满意度及其的影响因素
摘 要:文章以临汾N合作社为例,分析了一个社员满意度较好的合作社其背后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N合作社通过如下两个方面实现了社员满意:一是N合作社为成员的利益服务,提高成员的经济收益;二是以适应当地农户自身特点出发,为个体行动提供便利。本文研究的启示是:利益联结机制是合作社运行机制的核心,合作社的本质是为成员的利益服务,通过经济联合的方式实现共享剩余。因此,利益联结机制是影响合作社社员满意度的最重要原因。
关键词: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满意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6-05 -04
一、引言
自从2007年7月1日我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74.9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5%。① 这些合作社的产业分布广泛,涵盖粮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产品生产,并扩展到?r机、植保、民间工艺、旅游休闲农业等多领域。在专业合作的基础上,一些地方还探索出股份合作、信用合作、合作社再联合等方式,超过一半的合作社提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服务。从已有资料不难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农村已经遍地开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实际调查后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未得到广大社员的认可,他们对合作社的反应是茫然的。 实质上,合作社法从服务对象上规定了合作社的定义,即“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这表明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为成员服务并以提高成员收入为目的的组织,其运行的主体应该是社员,其发展也应该以满足社员的需求为最终目的。因此,社员满意度对合作社的运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社员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社员满意度的途径,可以揭示合作社发展的本质,对促进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保障社员的集体利益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然而以往对合作社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因素分析、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意愿分析以及合作社绩效问题等,忽视了对社员层面的关注 。同时国内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满意度的研究并不多,聚焦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满意度的度量和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献更少。有一部分研究散见于对合作社绩效的研究中,例如廖媛红(2012)研究发现,合作社内部的结构型社会资本与认知型社会资本对成员的当前满意度、长远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管理正规化程度负向调节着上述影响机制的某些方面,即在多数情况下,合作社内部社会资本对成员满意度的作用,会随着管理正规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小 。张连刚等(2015)基于对云南省263个合作社成员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合作社成员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部信任、内部规范、社会网络三个测量内部社会资本的观测变量对合作社成员满意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认同的增强能够显著提高合作社成员的满意度。年龄较大的成员、核心成员及入社年数较短的成员,对合作社的满意度更高。王丽佳等(2016)以陕西393户果业合作社成员为调查对象,基于消费者满意理论,建立社员满意理论模型。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3个影响社员满意度的潜变量,即合作社自身形象、社员对合作社感知质量和社员对合作社感知价值,进而构建社员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 。
合作社内部社员的满意度可以反映出合作社运行的效率和公平等多种外部以及内部问题。然而,社员对合作社的满意度是在不断变化的,当前对于合作社成员满意度的关注不足并且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实证分析多将满意度设置为一个单一指标,然后运用logistic模型去分析其影响因素。这样设置导致对满意度内涵的认识和研究的不充分。基于此,本文选择了位于山西省曲沃县的合作社作为案例,以社员满意度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为切入点,借此找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有关合作社社员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案例描述
(一)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本文主要使用案例研究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已有文献表明,案例研究法是基于大量的定性数据,对某一特定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描述和剖析的方法(高钰玲,2013),适合探索某一现象背后的动态复杂机制。另外,由于目前国内对社员满意度的研究并未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从研究文献角度很难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故本文采用案例的方式主要探讨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对社员满意度的影响。
本文以典型性为原则选取的案例是位于山西省临汾的N合作社。该合作社是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