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讲义-第二十二讲:利息理论(作者:本博客管理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按:本系列文章的作者是本博客管理员(不是张五常教授)!
?
第二十二讲 利息理论
?
之前的学习中我们都没有涉及到时间的因素,但在现实之中,时间是有价的!而这个价格,就是利息(Interest)!因此,这一讲我们就要把时间的因素也考虑进来,所讲解的就是课本402页的第十五章《时间经济学》,实际上是关于“利息理论”的。
?
利息理论(或时间经济学)是金融学、投资学的基础——前面关于“信息费用”的部分讲解了以信息费用来量度风险,而除却风险之外,金融学、投资学余下的内容都属于利息理论——,主要是由费雪(I. Fisher)一人创立的。
?
人们不但要在同一时点上选择不同的物品来消费,也要对同样的物品选择在不同的时点上消费。事实上,同样的物品在不同的时点上就已经是不同的物品——如课本402页中所说的谷物,现在的谷物与未来的谷物就已经是不同的谷物。
?
给你两个选择:现在就得到100单位的谷物,或者是一年之后才得到100单位的谷物,你愿意要哪一个?即使不存在通货膨胀的问题,你也会愿意现在就得到100单位的谷物。为什么呢?原因有两个:其一,说句不好听的话,一年之后说不定你已经死了,人死灯灭,那时不要说给你100单位的谷物,就是把全世界的物品都给了你,你也没命去享受!也就是说,由于生命无常,而人是要活着才能享受的,所以人们会认为目前的消费所值(现在的物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高于未来的消费所值(未来的物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但是,当然了,鉴于一年之后你也不一定非死不可,因此将未来的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如一年之后你可以得到110单位的谷物——,你会愿意等上一年。这增加了的10单位谷物就是利息,是用来换取你耐心地等待一年的价格(代价)。这是从消费的方面来解释利息的存在。
?
利息的存在还有生产方面的原因。现在就给你100单位的谷物,你把它们扔进一块肥沃的土地里,什么都不再管,一年之后它自己就结出多于100单位的谷物,也就是物品的价值随着时间的过去自然而然会增长。增长的部分就是利息。
?
总之,由于这消费与生产两方面的原因,现在的物品与未来的物品有不同的价值,现在物品的价值是现值(Present Value),未来物品的价值是未来值(Future Value),未来值与现值之差就是利息,未来值除以现值再减1就是利(息)率(Interest Rate)。要人们放弃现在的物品去交换未来的物品,就必须向他支付一个价格,一般来说价格是指相对价格,所以这价格就是利率。
?
在现实之中,我们看到的利息(利率)五花八门。你走进银行,抬头一看,那标示利率的表格上列出各式各样的利率:有活期存款的利率,有定期存款的利率。活期的有什么零存整取、通知存款;而定期的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两年、五年……这还只是存款,如果你进银行是要贷款,那利率就更多了,针对不同的借款人(个人或企业)的状况、不同的贷款项目都有不同的利率。如果你不是到银行借钱,而是找民间借贷,利率通常都比银行的高。有这么多不同的利率,那是因为它们不是纯粹的利率,而是夹杂了其它因素在内的。这其它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交易费用,另一类是通货膨胀。
?
通货膨胀的问题我们在后面的宏观经济学的部分讲解货币理论时再作解释,这里只是简单地说一下结论:有了货币之后,很多量就有了真实值(Real Value)与名义值(Nominal Value)之分,名义值是真实值用货币表示的值,有通胀或相反的通缩(通货紧缩)时二者就有不同,名义值会包含了通胀因素在内。平时我们见到的利率都是名义值,即名义利率(货币利率),它与真实利率的关系大致上是“名义利率=真实利率+预期通胀率”。例如,如果存在着通胀预期,长期利率会高于短期利率,因为未来的货币相对于现在的货币是贬了值的,需要在利息上补回来。
?
但是,如果仅仅是有通胀因素,那若然人们预期的是通缩,按理来说长期利率就应该低于短期利率了,因为未来的货币相对于现在的货币是升了值的,需要在利息上倒贴回去。可是我们通常见到的都是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这是因为影响利率的还有交易费用的因素。这交易费用的因素通常是风险(以交易费用中的信息费用量度)。钱借出去的时间越长,对未来准确预计的困难就越大,加在利率上就表现为长期利率比短期利率高。另外,银行的贷款利率往往也都高于存款利率,原因也在于此。存款利率是普通大众把钱借给银行,银行的信用是比较可靠的,即银行赖账、甚至破产的风险比较低,于是它向普通大众借钱的利率也比较低。而贷款利率是银行把钱借给普通大众,个人或企业的信用就比较差了,即他们赖账、甚至破产的风险比较高,于是他们向银行借钱利率就比较高。事实上,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存贷差,即银行赚取的是交易费用。更进一步,民间借贷、尤其是粤语俗称的“大耳窿”(高利贷)的利率通常比银行高得多,那是因为个人或企业向银行赖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