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梯度作业练素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PAGE
1-
第四单元第15课
一、素养达标
1.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D)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削减
C.一般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解析]材料信息“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农业和市场联系加强,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D项正确;“传统粮食生产比重降低”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人口大大增长,粮食需求应当加大,故B项错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会带来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项错误。
2.(2024·鹤壁)如图是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明代丝织业相关内容的部分书目,据此可知当时丝织业(D)
A.雇佣关系产生 B.商品化程度高
C.实现机器生产 D.制造工序精密
[解析]依据书目可知,当时丝织业工序困难精密,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解除。
3.(2024·山东省等级考模拟卷·3)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D)
A.专制集权接着加强 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
C.文化限制趋于严密 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
[解析]据材料“改旧志《赋役志》为《田赋志》……也改《户役》为《户口》”并结合所学可知,“役”指须要为官方出劳力,对“役”的改动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无关。
4.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宁静者,为君也”。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C)
A.维护封建礼教 B.提倡经世致用
C.抨击君主专制 D.主见君主立宪
[解析]依据“凡天下无地而得宁静者,为君也”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不得宁静的缘由,猛烈地抨击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解除;“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需有益于国计民生,与材料信息无关,解除B项;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见君主立宪,黄宗羲没有主见改革政治制度,D项错误。
5.下面是明清时期小说读者与传播方式示意图。据此可知,明清小说(D)
A.干脆读者均属社会上层 B.成为当时文学的唯一体裁
C.曲艺传播优于版籍传播 D.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
[解析]据材料“明清时期小说读者与传播方式示意图”可知,小说的读者有“干脆读者(购买文本、转借、租赁文本)和间接读者(听书、看戏)”等;传播方式有“版籍传播(购买文本、转借、租赁文本)和曲艺传播(听书、看戏)”等,这说明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D项正确。据材料不能体现“干脆读者均属社会上层”,A项错误;B项违反史实;材料没有涉及“曲艺传播优于版籍传播”,C项错误。
6.“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百个经典人物,这些人物分属不同阶层,有皇亲国戚、贵族官吏、商人和丫鬟等。它对18世纪中国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细致的视察,堪称经典巨著。”这部小说的作者是(D)
A.关汉卿 B.罗贯中
C.施耐庵 D.曹雪芹
[解析]依据材料“人物分属不同阶层……18世纪中国的社会生活”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曹雪芹是清代人,其著作《红楼梦》符合材料所述,故答案为D项。A项关汉卿是元代人,不符合材料所述18世纪,解除;B项罗贯中、C项施耐庵都是元末明初人,不符合材料所述18世纪,解除。
7.(2024·长江中学)明清小说中,有些商人因在日常生活中施行仁义之举,而得到财宝、寿命、子嗣等现实利益的回报。如《刘小官雌雄兄弟》中的小店主刘德乐善好施,先后救助并收养了两个落难的年轻人,“无子而有子”。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B)
A.体现了价值观的多元 B.渗透了儒学的教化作用
C.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成为了主流的文学形式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明清小说中,有些商人因在日常生活中施行仁义之举,而得到财宝、寿命、子嗣等现实利益的回报”等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对商人义举的描写,反映出明清小说渗透了儒学的教化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价值的多元性,解除A项;C项太夸张,材料并没有体现社会基础的广泛性,解除;没有比较不能得出小说是主流,解除D项。
8.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它们的问世,反映出(B)
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C.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 D.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解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