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PAGE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
本课主要叙述了明清社会在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消灭新现象和新因素的史实,主要由四目构成:经济的进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经济领域消灭了如高产粮食作物引进、商帮等新现象,但传统的小农经济照旧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中国转型迟缓困难;思想领域消灭了陆王心学和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倡共性自由的一些思想家;商品经济富强,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适应其需求的小说、戏剧取得重要成就;明清科技处于总结性阶段,在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下,也有了一些现代科学颜色。总体来看,尽管新变化产生,但是明清社会照旧沿着旧的历史轨迹前行,显露出危机和转型的逆境。
【唯物史观】从唯物史观动身,分析明清经济中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领域之间进展的内在联动关系及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内在规律。
【时空观念】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经济文化消灭的新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期世界的变化,在世界中看中国,分析中外共时性问题。
【史料实证】依托史料,分析明清时期在经济、思想、文学、科技方面的新进展,重点抓住对“新”的理解。
【历史解释】从经济、思想、文学、科学等领域分析明清社会的新变化,感受明清的社会危机和历史进展趋势。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明清时期中国在文学和科技上的成就,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学习本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重点:理解明清经济、思想的新进展。
难点:理解明清社会在时空背景下的历史地位和逆境。
学生在初中时已对明清经济与文化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会较快进入本课的学习情境。但是,学生缺乏宏观上把握明清经济与文化的力量,理解思想领域的陆王心学、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新观念等也较为困难。
(一)教学主题
从经济、思想、文学、科学等领域分析明清社会的新变化,感受明清的社会危机和历史进展趋势。
(二)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1:以江南地区为例说明明清经济的新变化。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概括填写表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以江南地区的经济进展为例,通过填写表格,了解明清经
济进展概况。
表1明清经济领域消灭的新现象、新因素
领域
新现象、新因素
农业
地主经营消灭多种形式;农村经济结构多样化,经济作物多样且种植广;高产粮食作物引入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手工业
规模大,分工细致;消灭工场手工业;雇佣工人和雇佣劳动
商业
白商业白银货币普遍使用;长途大额贸易进展;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消灭商帮;形成全国性市场
材料1明朝中期人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记载了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的事迹。他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获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拿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积存了大笔钱财,成功致富。他明显不同于单纯出租土地、坐收地租的一般地主。,类似状况,从明中期起渐渐多见,是经济领域中的新现象。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2吴(苏州)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问题设计】:结合材料1、2,农业领域消灭的“经营地主”经营形式和手工业领域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生产方式,这两种经济新变化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对比史料分析,猎取有效信息。材料中消灭的雇佣关系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地主与帮佣关系,而是自由民与“资本家”的关系。
材料3康熙初,里中(枫泾)多布局。局中所雇染匠、砑匠皆江宁人,往来成群,扰害闾里。民受其累,积愤不行遏。纠众敛巨资,闭里门水栅,设计愤杀,死者数百人。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重辑枫泾小志》【问题设计】:结合材料3,以里中布局为例,指出明清江南地区手工工场的进展概况。这对传统的统治秩序有何冲击?反映了手工工场进展过程中怎样的逆境?.
材料4
时间
契约张数
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
洪武年间
8
宝钞7银1
永乐年间
16
宝钞15、布1
宣德年间
17
宝钞4、布11、稻谷2
正统年间
48
布29、稻谷2、银17
景泰年间
12
布2、银10
成化年间
32
银32
弘治年间
14
银14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问题设计】:阅读材料4,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明代货币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活动】:生疏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对比新航路开拓后西方国家乐观进行对外扩张的史实,说明当时社会危机重重,而国家上层缺乏危机意识。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从表格材料中猎取信息的方法,口头补充乾隆接见马戛尔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