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个别值得商榷的问题_精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个别值得商榷的问题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 王磊 山东省平邑县教育局教研室 高峰
鲁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虽然是新教材,但是与其他现行三个版本的教材相比有着版面设计新颖,内容呈现多样,体系编排灵活独特(如单元活动的设置)等优点,深受广大课改区教师的普遍好评。
当然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要经过不断的使用、反馈和修改,鲁教版教材也一定要经历趋向完美的过程。2008年6月第三版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相较前几版已经完善了很多,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提出一些问题,与各位专家一起商榷一下 。
1.2.
春秋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等分所有纬线,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为极昼。南半球情形相反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北两半
球的昼夜长短与至日相反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夹角δ的关系
关系
④课本第18页知识窗“四季的划分”第一行“天文意义上的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建议最好改为“天文意义上的夏季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加上“正午”两字更准确;
5.《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第24页的知识窗最后一段“北半球所建房屋多为坐北朝南”,而“图1-4-12根据房屋门窗朝向辨别方向”中有一种沿街分布的房屋,所以在文字描述中应说明沿街而分布的情况除外;(课本第24页)
6.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43页第二行“东亚地处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东亚是一个范围很大的区域,包括中、日、朝、韩和蒙古5国,其中蒙古和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为大陆性气候。如果说东亚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那么,就容易使人误认为东亚地区的主要气候就是季风气候。因此,将文中的“东亚”改为“亚洲东部”更好,将文中的“季风”改为“季风区”更好。
7.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图2-3-7世界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识记洋流,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是完整的,而大西洋却被分成两部分,但是大西洋的洋流分布也是高考常考查的内容,所以建议将此图中的大西洋恢复成完整的而非分成两部分。(课本第51页)
8.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①平时考查的气候类型分布和“图2-4-1世界气候主要气候类型”有较大的出入(比如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尤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这样就给学生记忆本部分知识带来了不便,所以建议将此图换成和平时常考查的一致,而且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就不要再分析了,因为一般考查时主要考查热带沙漠气候,并不常考查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而且图中颜色对比不明显,比如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课本第53页)
②“图2-4-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除了A热带草原气候B地中海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E热带季风气候F温带海洋性气候G温带季风气候之外,最好将其他常见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都出现一份,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个整体的把握。(课本第53页)
9.第三单元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① “图3-1-2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中建议不要再分析“亚热带荒漠、草原带”,同时应该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为两种颜色,避免学生混淆;(课本第58页)
②课本第61页活动题中“图3-1-10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南坡的基带理论上应该为“热带季雨林带”,建议将其加上,避免学生将珠峰南坡的基带理解成“常绿阔叶林带”。
晨
昏
圈
晨
昏
圈
晨
昏
圈
晨
昏
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