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教案_理清文章思路归纳文章主旨-学案.doc

发布:2021-03-27约3.9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文章主旨(学案) 复习目标: 了解这两个考点在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中呈现的题型。 针对这些题型梳理答题思维过程。 对易失分题型进行实战训练和方法总结。 复习过程: 一、 理清文章思路 (一)、考题回顾 了解题型 下列四道题均是宜昌市历年中考语文试题中关于理清文章思路的原题,请认真读题,仔细分析命题者设计了哪些题型? 1、2010年宜昌市中考试题 ①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 ②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 ⑤齐白石痴,痴如顽石。 …… ⑧齐白石谦,谦如空谷。 …… eq \o\ac(○,13)欲立艺者,先立人——这也许是齐白石留给后来者的一点启示。 本文结构严整,层次分明。其中第①段为总起段;第 eq \o\ac(○,13)段为总结段;第( )( )( )段为过渡段。 2、2016年宜昌市中考试题 下边的句子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请问还原到哪两个自然段之间最合适? 句子: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3、2013年宜昌市中考试题 梦,它不仅让我们充满希望,更激发我们的斗志与追求。如今一个响亮的词汇——“中国梦”,正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激励着每一个炎黄子孙。千百年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领着我们不停地在寻梦、追梦。他们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 A ,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B ,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C ,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悲壮与豪迈”、“浩然之气”、“使命与责任”、“一腔情怀”四个短语,是从文段④中抽出来的。请根据文意,将他们还原到文中的A、B、C、D处。 4、2014年宜昌市中考试题 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题型 (二)、经验分享 方法总结 这些题型已经和我们是老朋友了,它就出现在我们做过的各类语文试卷中。做这些题你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请你选择一种题型讲一讲你以前答题的思维过程。 思维过程: (三)、真题演练 方法运用 完成《明月清泉自在怀》第1题、第2题。 二、归纳文章主旨 (一)、考题回顾 了解题型 1、2014年宜昌市中考试题 文章结尾说“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那么,作者心中“精神的明月清泉”是什么呢?请用文段⑤中的原话来回答。 2、2015年宜昌市中考试题 “争”与“不争”是矛盾的,为什么“争”是君子,“不争”也是君子?请你概括出“争”与“不争”各自蕴含的君子风范。 题型: (二)、经验分享 方法总结 这类题型你以前答题时又是怎样思考的呢? 思维过程: (三)、真题演练 方法运用 完成《明月清泉自在怀》第3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w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造访田园,登临名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 , ,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