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系统二十二经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节 经络 核心问题 ? 经络的概念 ? 经络系统的组成 ?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 ?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 经络的意义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遍布全身,使脏腑及组织器官联接成有机整体,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故曰:“经者,径也。”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 经络系统 经脉 十二经别 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 十五别络 浮络 十二经筋 孙络 连属 部分 络脉 十二皮部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 经脉和络脉是它的主体。 (二)、经络系统 二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名称及分类 1.十二经脉命名含义表 2.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3.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 头 胸 手 足 腹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 手三阴经 足三阳经 《灵枢.逆顺肥瘦篇》:“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4.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少阴心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厥阴心包经 食指端 足大趾 目外眦 目内眦 足小趾端 无名指端 足大趾端 小指端 鼻孔旁 心中 胸中 肺中 《灵枢.营卫生会篇》:“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4.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四肢部 Δ注:内踝上八寸以下,足厥阴在前,足太阴经在中;内踝上八寸以上,足太阴经在前,足厥阴经在中。 头面部 三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的总称。 督 脉 一、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行于背部正中。 二、功能 1.调节阳经气血,总督一身之阳经,称为“阳脉之海”。 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 任 脉 一、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行于腹部正中。 二、功能 1.调节阴经气血,总任一身之阴经,称为“阴脉之海”。 2.任主胞胎,与女子月经、生殖机能及妊娠有关。 冲 脉 一、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行于人体前后上下。 二、功能 1.调节十二经气血,称为“十二经脉之海”。 2.“冲为血海”,有促进生殖的功能,与妇女月经有关。 带 脉 一、循行部位 起于季胁,环腰如带。 二、功能 约束纵行的诸脉。 五.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 络 运行气血 营养全身 联络脏腑 沟通内外 感应刺激 传导信息 脏腑与体表的联系 脏腑与官窍的联系 脏腑之间的联系 经脉之间的联系 调节功能 平衡阴阳 抗御外邪 保卫机体 六、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阐释病理变化: 肝火上炎(目赤) 胃火炽盛(牙龈肿痛)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1、针灸循经取穴:如《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 2、药物归经: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