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十二经脉肾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涌泉 (Yǒngquán,KI1) 太溪 (Tàixī,KI3) 照海(Zhàohǎi,KI6) 复溜(Fùliū,KI7) 阴谷(Yīngǔ,KI10) 大赫(Dàhè,KI12) 经脉小结 肾经循行: 从足→腹→胸 ,行于下肢内侧后缘。 肾经腧穴: 27穴,起于涌泉,止于俞府。 经脉小结 经脉小结 复习自测 复溜KI7 [定位] 太溪穴上2寸,当 跟腱的前缘。 [取法]“复溜跟上二寸取” 复溜KI7 [主治] ①津液输布失调疾患:水肿, 汗证(无汗或多汗、盗汗); ②胃肠疾患:腹胀、腹泻等; 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功能]益肾固表,利水消肿 [操作] 直刺0.5~1寸。 复溜KI7 复溜KI7 阴谷 (肾经合穴) 阴谷KI10 [定位]屈膝,腘窝内侧, 当半腱肌与半膜肌之间。 [取法]“阴谷膝内两筋间” 阴谷KI10 [主治] ①膝股内侧痛。可配曲泉。 ②肾和膀胱病证:小便不利 月经不调,疝气,阳痿,阴痛 [操作] 直刺1-1.5寸。 阴谷KI10 [现代研究] 点按阴谷穴治疗颈椎病。 阴谷KI10 阴谷KI10 (冲脉、足少阴会穴) 大赫KI12 [取法]仰卧,依定位取穴。 [定位] 脐下4寸,前正中 线旁开0.5寸。 [操作]直刺1.0~1.5寸, 可灸。注意:①针前排尿 ②孕妇禁针。 [主治] ① 遗精、阳痿等男科病; ② 阴挺、带下等妇科病。 治疗遗精,阳痿经验方: 关元,大赫,三阴交, 三针均向下斜刺,针感均 向下走窜,怕凉者加灸。 大赫KI12 * LOGO * LOGO * * 足少阴肾经 The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 KI (一) 经脉循行 (二) 与脏腑器官联系 (三) 主治概要 (四) 本经腧穴 肾、膀胱、心、 肝、肺、膈、 喉咙、舌本、脊髓 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 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 肝、脑及咽喉、舌等经脉 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腧穴27个 起穴:涌泉 止穴:俞府 教学内容 肾足少阴之脉 起于小指之下, 邪走足心, 出于然谷之下, 循内踝之后, 别入跟中,以上腨内, 出腘内廉, 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 从肾, 上贯肝膈,入肺中, 循喉咙,夹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 络心,注胸中。 腹部→0.5寸 ,胸部→2寸。 歌决 KI二十七肾经属, 起于涌泉止俞府, 肝心脾肺膀胱肾, 肠腹泌尿生殖喉。 1/3 2/3 涌泉 (肾经井穴) 1/3 2/3 [定位] 足趾跖屈时,约当 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取法] “足心凹陷是涌泉” 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 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 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 2/3交点上。 涌泉KI1 涌泉KI1 1/3 2/3 [主治] ①急症及神志病:昏厥、 中暑、小儿惊风、癔病、 癫狂痫等;“急救要穴” ②头痛,头晕;心烦,失眠; ③肺系病证:咯血、舌干、 失音、咽喉肿痛、喉痹等; ④大便难,小便不利; ⑤足心热、下肢瘫痪。 [功能]苏厥开窍,滋阴降火 涌泉KI1 1/3 2/3 [操作] 直刺0.5~0.8寸。 祛邪宜用灸法或药物贴敷。 涌泉KI1 涌泉KI1 然谷 太溪 大钟 水泉 照海 (肾经输穴、原穴)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 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取法]“太溪内踝跟腱间” 太溪KI3 太溪KI3 [主治] ①肾虚证:头痛,目眩,失眠, 健忘,遗精,阳痿; ②阴虚性五官病证:咽喉肿 痛,齿痛,耳鸣,耳聋; “牙齿痛吕细勘治” ——《通玄指要赋》 ③肺部疾患:咳嗽,气喘,咯 血,胸痛等; ④泌尿生殖病:小便频数,便 秘,月经不调; ⑤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痛。 太溪KI3 [操作] 直刺0.5~0.8寸 或斜向内踝(昆仑)刺。 太溪KI3 太溪KI3 (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定位] 内踝高点正下缘 凹陷处。 [取法]“照海踝下凹陷处” 照海KI6 照海KI6 [主治] ①神志病:癫狂痫(“昼发 灸阳跷,夜发灸照海”)等; ②失眠、嗜睡;复视、目 赤肿痛;咽喉干痛等; ③生殖系统病证:月经不 调、带下、阴挺等; ④小便频数,癃闭;便秘 ⑤足内翻,踝肿痛。 [功能]养阴利咽,调经安神 照海KI6 [操作]直刺0.5~0.8寸。 可灸。 现代研究:针刺双侧照海 穴有明显促进泌尿作用, 促排尿功能,治疗膀胱腑 证-癃闭效好。 照海KI6 照海KI6 太溪 复溜 交信 筑宾 阴谷 (肾经经穴)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