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十二经脉养生法.ppt

发布:2021-11-05约5.13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养心最宜选午时 【午时】(11时至13时)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 “心恶热” :“心本属火,火之性热,而受热则病,故恶热。”心为火脏,热极则心火炽盛;心主血脉,热甚火炽则津血耗伤或迫血妄行;心主神明,热盛则神明昏乱,而见谵妄躁狂等。 午时要小憩:30分钟就可,不超过1小时。 重视早餐亦是为了午时养心 减轻心脏负担 《素问·宣明五气篇》:“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第三十一页,共51页 极泉(冠心病人的福星) 腋窝中点部位,腋动脉搏动处。 可以调节心律,探知心血管方面的问题,预防心血管早期疾病。 心绞痛:硝酸甘油,弹拨极泉。 气血不畅引起的心悸胸闷,神经衰弱,腹胀,两肋疼、劳损性肩周炎。 大拇指点按,弹拨,交叉互揉。弹拨时,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就是弹拨对了。 第三十二页,共51页 神门(安神健脑治失眠 掌面腕横纹上,尺侧凹陷处,此穴也是心经的原穴 泻心火,安定心神,增强睡眠 增强胃动力,促进消化 经期情绪波动 预防老年痴呆 防晕车 增强通便能力 第三十三页,共51页 小肠经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共19穴。 《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主治头、枕、项、耳、目、咽喉、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第三十四页,共51页 养护小肠在未时 【未时】(13时至15时) 吃好午餐(简单、重质不重量、避免过饱)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勿生闷气。 除大拇指以外的四个指头的指尖的指尖自然顶着你的手掌,并且可以用力捏紧,然后松开,然后捏紧,反复几次,可觉心情舒畅。 梳理小肠经 第三十五页,共51页 养老穴(治疗急性腰扭伤) 前臂背面尺侧,尺骨小头近端挠侧凹陷中 急性腰扭伤 老年病:治疗眼睛昏花、眼睑下垂、耳聋 耳鸣、听力减退、肩酸背痛、起坐艰难、脚步沉重 预防衰老:改善脸部血液循环,减少暗斑,改善肤质。 长寿 第三十六页,共51页 第一页,共51页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篇》有:“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人体经络的作用: 运行气血、平衡阴阳 抗御病邪、反映病痛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第二页,共51页 手六经 肺 心 脾 肝 肾 包 大 焦 小 胃 胆 膀 脏 腑 阴经 阳经 手 足 手三阴 手三阳 足三阴 足三阳 足六经 手 足 太阴 厥阴 少阴 太阴 厥阴 少阴 阳明 少阳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阳 第三页,共51页 足少阳胆经自瞳子髎起,止于足窍阴,共历经44个穴位。 《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胆气的壮与弱,标志着人体正气的盛与衰,也标志着人体抗邪能力的强与弱 胆气的升发、疏泄的功能,可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气血顺畅的状态。 主治头、耳、目、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第四页,共51页 子时正是养胆时 【子时】(23时至01时) 《黄帝内经》上说“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子时是阴极而阳生的时候,保护这种阳气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有足够优质的睡眠就可以保证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温水浸脚 按摩足心 百合莲子加适量的牛奶冲服 使用药枕 第五页,共51页 梳理胆经或敲打胆经 调理三焦经:《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 敲胆经:两大腿外侧根部开始,自上而下慢慢顺序敲打至膝盖,再反向敲打回大腿根部,如此反复。每天1~2次,每次敲打2~3分钟。 第六页,共51页 风池(防治感冒最有效) 此穴在后颈部,枕骨之下靠近发际边缘,约与耳垂齐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的凹陷中。 风寒感冒“头风” 头面五官的疾病 青少年的近视眼 按揉此穴要用拇指向鼻根方向用力点按 第七页,共51页 阳陵泉(疏肝理气治胆囊炎) 膝盖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胆囊之病 筋病:肩周炎、膝关节炎、中风后肩痛 调和肝脾:妇女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症 第八页,共51页 肝经起于大敦穴,期门穴止,共14个穴。 《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和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 肝主藏血,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知医必辨》:“人之五脏,唯肝易动难静。其他脏有病,不过自病…..唯肝一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