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赤壁赋》复习课件.ppt

发布:2018-12-20约2.66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目标: 1、掌握实词(属、如、卒、曾、适)含义,归纳出虚词(之、其)的意义和用法。 2、加深对苏轼的认识,学习苏轼豁达、乐观的精神,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重点语句默写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_____ ,______,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5.寄蜉蝣于天地, _______ 。 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________ ,抱明月而长终。 名句填写答案: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5、渺沧海之一粟 / 哀吾生之须臾 / 挟飞仙以遨游 学法指导: 四、“之”的用法 1、动词, “去、往、到” 2、代词, 代人、事、物 “他、她、它” 3、指示代词 “这、这些” 4、结构助词 “的” 5、结构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音节助词 补足音节,不译 7、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 8、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 9、助词 补语的标志 “得” “其”的用法 1、代词, 第一、三人称 “我(的)、他(的)” 2、代词 “其中的” 3、指示代词 “那、那些” 4、语气副词 表揣测,“大概” 5、语气副词 表婉商, “还是” 6、语气副词 表反问, “难道” 7、语气副词 表祈使 “一定” 8、连词 表假设 “假如、如果” 9、连词 表选择 “是、还是” 10、助词 无实义 苏东坡其人 知人论世: 名家眼中的苏东坡 拓展小阅读: ——余秋雨《东坡突围》 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 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 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 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 课堂小练笔: 我眼中的苏东坡 课后积累:成语归纳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 宋·苏轼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劝请,敬酒 1.举酒属客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卒莫消长也 意动用法 “以…为侣、以…为友” 享受 名作动 “打鱼砍柴” 名作动 “向东进军” 始终,最终 1.指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 ?? 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 A.何为其然也? B.而今安在哉? ?? C.而又何羡乎? 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属,劝人饮酒)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hè,同声相应,唱和)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 D C 二、综合练习 3.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 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④不同 ②和③相同 B 以小组为单位,在自己思考理解的基础上,与组内同学合作交流,修正答案,将探究案中“之”“其”的用法分别进行归类。然后,各小组推荐成员,代表本组进行展示。 (5分钟) 之 小练习: 之 哀吾生之须臾 惟江上之清风 顷之,烟炎张天 之二虫又何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助词,取独 动词,往,到 助词,凑足音节 助词,的 指示代词,这 代词,这件事 助词,提宾标志 其 苏轼 辛弃疾 词开豪放派:苏辛 苏东坡 米芾 黄庭坚 蔡襄 宋四家:(书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