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统哲学中简约、和谐思想对设计启示.doc

发布:2017-05-26约3.0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传统哲学中简约、和谐思想对设计的启示   摘 要: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在设计中的运用,试图用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如老子的《道德经》等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点对现在艺术设计的启示特别是在视觉传达设计理论运用的角度分析如何在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的情况下运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哲学文化;老子;设计启发 在中国的传统哲学文化影响下会对视觉传达设计有许多的影响。在新时期,从设计人员的视角出发,怎样继承传统、弘扬文化并在现实中更好的发扬,成为现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怎样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肯定并促进全球文化的融合,也是当下一个重要的内容 1 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中的简约设计 1.1 中国思想与西方哲学的差异 老子的思想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典范。其实,我们都知道哲学这个词汇是外来引入的。中国人最早使用哲学一词是在19世纪末,从日本文字中将“哲学”一词引用过来的是Philosophy(热爱智慧、追求真理)的日本汉语的翻译形式,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是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方式。西方艺术的基础是崇尚科学、写实的希腊哲学,艺术家在创作时更加重视客观真实形体的描绘、注重写实;而中国艺术的是一种生命的哲学或者说生命的思想,我们认为,整个宇宙生生不息,天、地、人之间的精神是相互融合设计注重例如“神韵”“气”这些方面的东西都是主观上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可以更好地表达一种心境 1.2 老子《道德经》中的思想内容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一章中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诞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煽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我们在设计中,很多的人只是注意到了现实的、实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作用所以会采用大量的堆叠素材的方式。这样就忽视了空白、虚无的东西对于我们的作用。这样的做法就是十分不对的。老子通过《道德经》中的例子说明我们在设计中应该注重弄“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老子在这里给我们举了三个例子:车子是我们用在于载人运货的工具;器皿是我们用在于装水盛物的工具;房子是我们用于居住生活的工具,这是车子、器皿、房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条件。我们可以看出许多的道理与不同。车是由辐和毂这些部件组成的,所以这些材料是“有”,但是毂中空出来的部分便是“无”,没有“无”的这个部分,车是无法正常行驶,而且也没有办法完成载物、运货的工作,这样“有”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如果器皿没有“空”的部分即“无”的话,也就不能发挥装东西、盛物品的作用,这样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他的作用了。同样的道理房屋的结构也是如此,如果房屋没有四壁门窗的中空空间可以提供出入、空气流动的环境,人也无法住在其中,可以说,这也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它的使用价值 1.3 老子思想与简约设计 通过分析可知,这些思想观点大都反映的是一种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念也就是简朴、实用的自然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便是用最少的设计变化形式,来获得最大的功能需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的现状,决定了人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讲求天时、地利、人和。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就喜欢过一种简单、自然和朴素的生活,同样这样的生活也是他的生活态度 1.4 简约设计的案例 在设计方面简约主义的代表是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设计作品。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家具设计尤其是丹麦的设计风格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设计追求形态的简洁,线形造型的清晰流畅,和结构的明确简单。整体上给人以朴素大方、简洁耐用的感觉。当我们人类更加的关注自然环境与自我价值之间统一的时候,环保理念便会逐渐的体现在设计作品的各个方面,例如豪华的酒包装、月饼包装在今天看来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和设计多度叠加。设计十分的提倡绿色设计的理论,基本理论基础以实用为核心思想、以节约能源为前提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简朴”的思想是吻合的 1.5 简约设计的精神意义 由于现代人快节奏、满负荷的生活方式,会带来人们在精神上的极度紧张情绪,造成心理压力是十分巨大的。生活会让我们的内心呈现出渴望自然,追求简单、质朴的心理状态,正是因为如此简约风格的设计才逐渐流行。著名的设计师密斯“少则多”这是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但是简约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简单。我们现在认为的简约是在高度概括中,设计师在对做作品进行分析和取舍后得到的精髓。正是因为再设计中删掉了许多不必要的装饰成分,设计作品的个性特点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 2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和谐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历来是崇尚和谐的。许多人都会认同和谐是中国文化最深层、影响深远的思想理念之一 2.1 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而这种思想就表现为一种“天人合一”。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就有:“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