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探讨中国钢铁产业面临的困境和重组并购政策..doc

发布:2017-01-11约5.4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文题目】 探讨中国钢铁产业面临的困境和重组并购政策 探讨中国钢铁产业面临的困境和重组并购政策 【摘 要】 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我国钢铁产业在蓬勃快速发展的背后,其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状况,主要表现在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性差,进入壁垒低等方面,使得产业的市场绩效低下,其反作用又促使产业结构矛盾加剧.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已成为影响我国钢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之下,问题已经浮出水面,并日益严重。然而产业整体上经营困难,也为钢铁行业重组并购、提高行业集中度提供了机会。 【关键字】 产量 产业组织 产业集中度 金融危机 重组并购 【正 文】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大而不强 近年发展迅速,产量居全球第一 从2001年以来,我国的钢铁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数据显示,粗钢产量连续7年保持了15%以上的高速增长,远离于同期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产量增速。2007年的数据统计,中国粗钢产量达到4.89亿吨,大致相当于欧盟27国、独联体、日本、韩国的总和,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15%上升到2007年的37%。 (2004 年世界钢产量前10 大国家) 从数据上分析,我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远远抛离了其他的国家,称得上是钢铁大国,但是在国际上却不能称得上钢铁强国。这其中,产业集中度低和依存度高带来的种种问题成为关键,中国钢铁业甚至很可能成为世界钢铁业巨头跨国并购的目标。可以说,我国的钢铁产业是大而不强。 产业集中度低 虽然我国钢铁总产量高居世界第一,但是产业集中度一直都偏低。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排名前十位的钢厂粗钢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43.5%。与国际同行相比,发达国家的钢铁行业集中度一般都在50%以上。差距非常明显。 以铁矿石为例,目前世界铁矿石生产企业高度集中,全球75%的铁矿石生产量和贸易量都集中在世界前三家铁矿石供应商那里,使得铁矿石供应商的谈判砝码较重,话语权较大;相对而言,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非常低,这样就导致我国钢铁公司或进口商在进口铁矿石时不考虑行业的整体利益,进口市场无序化,甚至国内各进口方之间的相互竞价,这样在国际市场上很难用一个声音说话,从而导致铁矿石价格提高。另外,由于中国钢铁业集中度比较低,受各种影响就比较大,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钢铁价格的大幅波动,例如2004年4、5月份中国钢铁价格的大幅下跌。可以说,中国钢铁业的“忽冷忽热”、“暴涨暴跌”,与产业分散有最直接的关系,其最终结果就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足,进而影响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可见,较低的产业集中度是目前中国钢铁行业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也降低了中国钢铁的国际竞争力,现在的关键是要提高钢铁行业的集中度。 铁矿石进口依存度高 钢铁行业是“两高一资”行业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我国大力推进城市化及 工业化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铁矿石进口依存度高一直都制约着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数据显示和研究,依存度高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我国大部分国产铁矿品位较低,且位于内陆地区,陆路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新增钢铁产量大部分需要依靠进口矿来解决,我国70%的新建钢铁产能都集中在沿海和长江沿线。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钢材产量不降反升,目前已经占全球产量的46%,但集中度低,特别是近几年由于产量的高增长,导致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越来越大,对外依存度达到60%,造成铁矿石的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给钢铁行业的正常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如淘汰落后产能的措施难以奏效,产品中仍然充斥着大量的低端落后产品,尤其是高价进口原料,而又低价出口低端产品,某种意义上讲,即用消耗的多余无效原料出口了一部分低端产品,又增加了能耗和环境的压力,不利于节能减排,同时也给行业在原料谈判上造成很大困难。 钢铁行业面临双重挤压 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的影响 钢铁行业成本压力一段时期以来,似乎成为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钢铁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折旧、人工等,其中原材料即铁矿石占钢铁生产成本的50%左右,可以说铁矿石对于钢铁生产成本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导致钢铁业整体上都面临着巨大的生产成本的压力。受到铁矿石的价格上涨影响,目前钢铁行业生产成本已经处于了历史的最高位,虽然成本上升的势头有所减弱,但钢铁的生产成本仍保持高位运行。这局面让不少的钢铁企业担忧和信心不足,严重地限制了钢铁业的健康发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