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归纳推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归纳推理 [内容] 一、什么是归纳推理 二、完全归纳推理 三、不完全归纳推理 四、回溯归纳推理 五、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第一节 归纳推理概述 一、什么是归纳推理 1.定义 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它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因此,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完全归纳推理除外)具有或然性。 【实例】一个法医对因各种情况溺水而死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他们的肺、肝、胃都有“硅藻”反映,由此得出“凡是溺水而死的尸体,其肺、肝、肾都有‘硅藻’反映”的结论。这个结论的得出就是使用了归纳推理,其推理过程为: 王某是溺水而死的,其肺、肝、肾有“硅藻”反映; 李某是溺水而死的,其肺、肝、肾有“硅藻”反映; 赵某是溺水而死的,其肺、肝、肾有“硅藻”反映; …… 凡是溺水而死的尸体,其肺、肝、肾都有‘硅藻’反映。 2.归纳推理的实质(重点):概括性 3.归纳推理的特征(重点): ①前提和结论的联系具有或然性; ②推理结论的“拓展性”特征 4.归纳推理的作用 1.归纳推理是获取新知、发现真理的手段 2.归纳推理是说明和论证问题的方法 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重点) 1.两者相互区别 (1)思维进程的方向不同(推理认识发展过程的方向不同)。 演绎推理:一般到个别; 归纳推理:个别到一般。 (2)结论断定的知识范围不同 演绎推理:结论所断定的范围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归纳推理: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3)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程度不同。 演绎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即充分条件的关系,前提蕴涵结论; 归纳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即必要条件的关系,前提被结论所蕴涵。 2.两者相互联系 (1)归纳推理的结论为演绎推理提供了前提。 演绎推理的一般性知识的大前提,需要借助于归纳推理从具体的经验中概括出来。 (2)演绎推理为归纳推理提供了指导。 归纳活动的目的、任务和方向是归纳过程本身所不能解决和提供的,这只有借助于理论思维,依靠人们先前所积累的一般性理论知识的指导。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演绎活动。 在实际思维过程中,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夸大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的作用都是片面的。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用世界上一切归纳法都永远不能把归纳过程弄清楚。只有对这个过程的分析,才能做到这一点。”“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互相联系着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三、搜集和整理事实材料的方法 相比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与搜集经验材料方法的联系更为紧密。归纳推理作为一种由个别前提得出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它不等于认识了个别就达到一般的整个过程。因此,进行归纳推理首先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材料,积累大量的个别知识作为前提,当然,对这些材料还必须进行加工,然后才能进行归纳推理。即,在推理之前必须做搜集和整理事实材料的工作。 1.搜集事实材料的方法 搜集事实材料,必须依靠经验的认识方法,即观察和实验等方法。 (1)观察 ①人们有目的地通过感官直接研究被研究对象。 ②观察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③通过感官考察客体为直接观察;利用仪器观察是间接观察。 (2)实验 ①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并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器材设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获取事物发展过程或结果的认识的科学方法。实验比观察的方法更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 ②实验具有简化或纯化的特点。它可以人为地使某些现象发生,而使另一些现象不发生,使某一些现象发生变化,而使另一些现象保持不变,这样就容易认识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实验具有强化条件的特点。它可以创造在自然界中难以得到或难以利用的特殊条件。实验具有模拟、重复、再现自然现象的特点。(举例) (3)实验和观察经常是结合在一起,作为相互补充应用于实际之中的。 (4)观察和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力求避免主观性,否则会犯“误观察”的逻辑错误。 ②力求避免片面性,否则会犯“未观察”的逻辑错误。 研究者往往是有一定知识或经验的人,很容易把自己已有的经验渗入到他的观察中去,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释观察到的事物。如果刚好把个人经验中一些不正确的东西去解释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就会产生观察中的主观性,把个人主观的东西当作客观存在的东西。在观察实践中,把个人主观的东西当作客观存在的东西,逻辑上叫作犯了“误观察”的逻辑错误。 人们在进行观察与实验之前,总是在不同的程度上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个初步的看法,这个看法常常会影响人们的观察。容易使人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