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我国所得税会计论文.doc

发布:2017-05-01约6.6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我国所得税会计 【摘要】阐述了所得税会计基本概述,分析了所得税会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和选择,并且适当地提出了改建建议。而在会计上采用何种方法处理这些差异,既能满足企业财务报告的需求,又能满足所得税申报的需要,便是所得税会计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所得税会计的概述 (一)所得税会计概念 所得税会计(income tax accounting)是研究处理HYPERLINK /view/34361.htm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HYPERLINK /view/595447.htm税务会计的一个分支,是反映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整套HYPERLINK /view/1839826.htm会计原理、程序和方法。它诞生于西方的会计学领域,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HYPERLINK /view/2398.htm美国。1953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宣布采用应付税款法,这开启了所得税会计的历史进程。从那以后至今,所得税HYPERLINK /view/1243596.htm会计核算方法已经历了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HYPERLINK /view/1346085.htm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经长期研究和实践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我国所得税会计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二)所得税会计产生成因 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HYPERLINK /view/34361.htm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存在的差异所致。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经济概念,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体现不同的要求。因此,同一企业在同一HYPERLINK /view/1214875.htm会计期间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收益与按照HYPERLINK /view/8426.htm国家税法计算的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故在计算HYPERLINK /view/632099.htm所得税时,不可能直接以会计收益为依据,而要以所得税法规定对会计收益进行调整后,才能正确的计算出应税收益,因而就产生了调整这一复杂过程的专门的所得税会计。 (三)所得税会计现行处理办法 1、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的理论依据是所得税的“收益分配观”,这种方法理论上采用的是应付实现制,即本期所得税费用及应纳所得税额均等于本期应税所得与现行税率的乘积。当然,应付税款法也存在一定缺陷,在税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如存在大额超过税法规定的工资费用、HYPERLINK /view/729258.htm业务招待费等等,则会导致其计算出的所得税费用与按会计制度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存在较大差额。 2、纳税影响会计法。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可分解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或HYPERLINK /view/938573.htm暂时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对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标准不同而形成的,这种差异不会随着HYPERLINK /view/649804.htm时间流逝而变化,也不会在以后期间转回。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在时间性差异(或HYPERLINK /view/938573.htm暂时性差异)转回且税率发生变动之后的各期,HYPERLINK /view/134668.htm损益表中计算所得税的实际税率,既不同于时间性差异(或HYPERLINK /view/938573.htm暂时性差异)形成期间的历史税率,也不同于当期的法定税率。而且,“递延税款”账户余额只有在未来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才表示预付所得税或应付所得税。在未来税率变动时,则不能表示预付所得税或应付所得税,只能以“所得税借项”或“所得税贷项”列示在HYPERLINK /view/16173.htm资产负债表中,这对于资产负债表信息的正确使用是不利的。 二、我国所得税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还没有独立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标准 会计与财务及税务等法规搅在一起的现象至今还没有重要改观,如在企业有关财务法规中,关于HYPERLINK /view/54415.htm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规定,业务招待的开支标准,利润分配程序中的 “被没收的HYPERLINK /view/3256413.htm财产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等,其实不是会计问题,而是税法应规范的问题。另外,HYPERLINK /view/251032.htm长期股权投资采用HYPERLINK /view/514896.htm权益法核算时,企业所得税是只对实际收到的股利计征,还是按股权投资比例计算的实际投资收益计征,所得税法也未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可以看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