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创新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创新的研究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要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社会治理创新理念的提出是改革中的一个严峻考验,基层社会的复杂形势使其成为重中之重。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关系到城乡人民福祉,关系到社会稳定,对于整个社会治理来说意义重大。长阳龙舟坪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一亮三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取得了重大成效。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基层党组织;一亮三创
[中图分类号]D0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 ― 0088 ― 02
“治理”一词的含义源自古典拉丁文或古希腊语“引领导航”,本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指的是在特定范围内行使权威。基层社会治理是指基层社会的治理主体以相对平等的身份,就基层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合作共治,通过社会关系的协调与社会行为的规范,解决基层社会问题、维护基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长阳龙舟坪镇近年来不断探索治理模式,创新治理体制,提出了“一亮三创”的基层治理创新举措,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困难与问题,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而维护基层社会治理的稳定。
一、基层社会治理现状
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层出不穷,公共服务诉求的不断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的难度不断加大,使得新形势下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
第一,农村社会精英流失。农村精英指的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处于权威地位,有一定的话语权并能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人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劳动力涌入到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打工,使得农村社会精英出现匮乏。一方面,人才向外流失严重,并且只有在节假日或者过年的时候才会回乡,由此一来这些村里剩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对政府关于社会治理所做的决策上,明显执行力不足或者根本不能理解。另一方面,基层干部大部分年龄比较大,知识文化水平偏低,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方面没有过多精力及想法。社会精英的外出使得当地社会治理缺乏新鲜血液及建设性意见,出现青年干部后备力量储备不足的情况。
第二,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基层社会尚未达到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产生了矛盾,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社会服务供给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基层社会公共服务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无法在短时间内更新服务供给体系,从而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出现。
第三,基层社会治理难度逐渐增大。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基层社会事务的治理也由以前的简单化变得复杂而精细化,这也使得基层社会治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社会逐渐开放,流动性增强,行政性事务与公共服务性事务并重的局面开始出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务上需要发挥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跟上农村社会城镇化的步伐。
二、长阳龙舟坪镇“一亮三创”治理模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点地区所在。其中共有农村基层党组织395个,农村党员1.07万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55%,龙舟坪镇即其县域中心所在地。
近年来,长阳龙舟坪镇在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以“亮党员身份、创党员文明户、创党员中心户、创党员示范户”为主要内容的“一亮三创”工作,建立基层党组织经常性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形成了以党组织为主导、以党员为主体的农村社会网格化管理格局,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是山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成功探索。
第一,亮明身份,划定职责。设立党员文明户、党员中心户和党员示范户的“三户”标准。一是亮明身份。将全体党员的身份公开,对达到“三户”标准的农村党员户,按照 “三户”标准分类,统一授予门牌并发放承诺卡。获得“三户”荣誉称号的党员户要自觉履行相应职责,接受广大群众评议和社会全面监督。二是分类定责。根据龙舟坪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分别确定“三户”的职责,发挥党员的楷模作用,使其成为家庭成员以及其他农村户的行为标杆。三是动态管理。实行“一年一评议,一年一授牌”,鼓励农村党员户争优创优,对尚未达到“三户”标准的农村党员户,暂不授牌,村级党组织负责召开评议会并找出问题进行整改。
第二,划片联户,创建网格。一是建立网格一户不漏,按照居住地靠近、方便联系服务的原则来划分,每个党员中心户和党员示范户负责联系附近片区内的10-30户群众。二是整合资源一个网格,对各类资源包括科教文卫方面的信息进行集中整合与分析,改善了以往各部门分别设立信息联络员或中心户带来的不便。三是联系服务一套方法,推行“四个一”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