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实例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产业结构实例分析 产业经济学教案 实例1: 开放经济下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实证分析 ——成渝经济区为例 本节主要内容: back 实例1 开放经济下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引言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与分析 产业结构变迁的趋势 结论与建议 内 容 包 括 back 引言 : 开放型经济是建立在与外部经济广泛联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的典型形态和高度化形式; 是指商品、资本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流动的经济。 其生产流通是内外联通的大循环,通过与其他经济体的交流,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 实行外向型经济模型,由此带动产业结构相应调整 back 产业结构三次变迁 产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农业 加工业 第三产业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back 产业结构三次变迁 第一阶段:1978~1984:第一产业变化明显 第二阶段:1985~1992:非农产业得到发展 第三阶段:1993~至今:重化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三次变迁 back 2003年: 第一产业14.8%,第二产业52.9%,第三产业32.3%。 14.8% 农业基础薄弱,内部结构不合理 50% GDP比重 2003 从业人员比重 农业的基础还很薄弱, 效益低, 农、林、牧、渔等业的结构不合理,农业比率过大。 农业基础薄弱,内部结构不合理 back 加工工业水平低,生产结构不合理 GDP 比率52.9% 从业人员比重22.3% 同发达国家相比,各行业的差距十分明显,以汽车生产为例, 2000年我国共生产汽车207万辆,主要由120家企业生产,而这一产量仅相当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年产量的24%。 加工工业水平低,生产结构不合理 back 2003年我国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GDP比率为32. 3% ,从业人员结构为27. 7% ,与美国、日本(美国2001年GDP比率为70% ,从业人员比率为73. 5%;日本的比重分别为61. 1%、62. 7% )相比差距甚远。 三产内部的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医药和贸易等产业发展缓慢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back 开放经济下产业结构变迁趋势 back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但农业基础不断得到加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法宝 。 高信息化、高科技化和高服务化成为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与产业的国际转移并行 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以出口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和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结论与建议 back 配第-克拉克定理 库兹涅茨国民收入理论 一、理论基础 二、数据 二、数据 三次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就业结构逐渐优化 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化趋势 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化趋势 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化趋势 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GDP与就业相关度 就业弹性 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GDP与就业相关度 将某次产业就业结构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ES, 该次产业的GDP结构比重作为解释变量IS, 运用EViews511 软件, 建立成渝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与就业结构比重两个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GDP与就业相关度 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GDP与就业相关度 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GDP与就业相关度 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就业弹性: 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产业就业数量变化率 产业经济总量变化率的比率 就业弹性 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结构偏离度: 产业就业数量变化率 产业经济总量变化率的比率 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back 结构偏离度: * *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