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产业经济学(第四篇第7章产业结构).ppt

发布:2016-12-13约8.42千字共6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7. 6 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变动 7.6.3 国际产业转移的阶段性及趋势 1. 三次大规模的跨国产业转移 (2) 第二次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 发生时间:20世纪80年代 发生背景:石油和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发达国家贸易摩擦加剧 特点一: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地区分工纵深 特点二:产业间垂直分工向产业内垂直分工发展 * 7. 6 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变动 7.6.3 国际产业转移的阶段性及趋势 1. 三次大规模的跨国产业转移 (3) 第三次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 发生时间:20世纪90年代 发生背景:知识、信息经济成为经济世界主角 美国:新技术、新产品领域-高附加值 日本、西欧:应用技术开发领域-一般附加值 其他:较低附加值产品 * 7. 6 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变动 7.6.3 国际产业转移的阶段性及趋势 2. 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趋势与特点 (1) 产业转移呈现多层次性 表现一:转移路线变化 表现二:转移产业低层次与高层次并存 (2) 产业转移规模扩大 (3) 跨国公司成为产业转移主体 * 7. 6 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变动 7.6.3 国际产业转移的阶段性及趋势 2. 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趋势与特点 (4) 产业转移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表现一:产业转移类型多样化 表现二:产业转移中的投资形式多样化 表现三:技术转移形式多样化 表现四:产业转移区域内部化 * 7. 6 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变动 7.6.4 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产业结构战略调整 1. 国际产业转移的中国进程 (1) “南入”中国 地点:珠江三角洲 时间: 20世纪80年代 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2) “北上”中国 时间:20世纪90年代 地点:中部、北部沿海地区 表现:吸引FDI比重连年递增 * 7. 6 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变动 7.6.4 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产业结构战略调整 1. 国际产业转移的中国进程 (3) “西进”中国 时间: 21世纪初 机遇 a. 中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 b. 西部基础条件改善 c. 发展军事、宇航工业 * 7. 6 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变动 7.6.4 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产业结构战略调整 2. 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 (1) 打破中国僵化产业结构 (2) 加剧地区发展的不均衡 (3) 廉价劳动力的代价 (4) 资源耗费与环境污染代价 (5) 中国让出更多市场份额 * 2.重化工业化 年份 整个工业生产 其中 轻工业 重工业 1909 100 80.4 19.6 1923 100 72.8 27.2 1930 100 64.6 35.4 1940 100 30.0 70.0 1947 100 43.5 56.5 1950 100 55.8 44.2 1960 100 43.6 56.4 1970 100 47.8 62.2 * 1909~1970日本轻、重工业结构变化(%) 3. 高加工度化 销售总额(10亿日元) 职工人数(千人) 1955年 1975年 1975/1955 1955年 1975年 1975/1955 纺织 1096 6457 5.89 1061 996 0.94 服装、服饰 85 2180 25.65 144 531 3.69 木材 274 3618 13.20 383 465 1.21 家具、木器 65 1974 30.37 145 315 2.17 有色冶金 280 3909 13.96 99 209 2.11 普通机械 312 10611 34.01 38 1103 2.88 电气机械 251 10821 43.11 233 1214 5.21 精密仪器 56 1729 30.88 79 239 3.03 金属制品 219 6573 30.01 358 855 2.39 * 日本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 7.4 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 7.4.1 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1. 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2. 人口因素 3. 技术进步 4. 资金供应状况 5. 商品供应状况 6. 环境因素 * 7.4 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 7.4.2 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1. 人口增加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 2. 个人消费结构 3. 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 (1) 专业化协作水平; (2) 最终产品制造技术的复杂程度。 * 7.5 产业结构优化 7.5.1 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