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检测试题4套(答案).docx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检测试题4套(答案)
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答案:AD
解析: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中并不存在,A正确;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是看物体的体积大小和轻重,而是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BC错误,D正确。
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方向为正时,速度一定增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答案:B
解析: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大,加速度方向为正,但速度方向可能为负,此时速度减小,A错误;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B正确;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改变,如平抛运动,C错误;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加速度大小变小,速度仍然增大,D错误。
3.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则在这1s内该物体的()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答案:AD
解析:若1s后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v_0=4m/s\),\(v=10m/s\),加速度\(a=\frac{vv_0}{t}=\frac{104}{1}m/s^2=6m/s^2\),位移\(x=\frac{v_0+v}{2}t=\frac{4+10}{2}\times1m=7m\);若1s后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v_0=4m/s\),\(v=10m/s\),加速度\(a=\frac{vv_0}{t}=\frac{104}{1}m/s^2=14m/s^2\),位移\(x=\frac{v_0+v}{2}t=\frac{410}{2}\times1m=3m\),位移大小为3m。所以位移大小可能小于4m,加速度大小可能大于10m/s2,AD正确。
4.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
A.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2
C.前3s内的位移是6m
D.3s末的速度是3.6m/s
答案:ABD
解析:第3s内的平均速度\(\overline{v}=\frac{x_3}{t_3}=\frac{3}{1}m/s=3m/s\),A正确;设加速度为\(a\),前2s内的位移\(x_2=\frac{1}{2}at_2^2=\frac{1}{2}a\times2^2=2a\),前3s内的位移\(x_3=\frac{1}{2}at_3^2=\frac{1}{2}a\times3^2=\frac{9}{2}a\),第3s内的位移\(\Deltax=x_3x_2=\frac{9}{2}a2a=\frac{5}{2}a=3m\),解得\(a=1.2m/s^2\),B正确;前3s内的位移\(x_3=\frac{1}{2}\times1.2\times3^2m=5.4m\),C错误;3s末的速度\(v=at=1.2\times3m/s=3.6m/s\),D正确。
5.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A.甲、乙同时出发
B.乙比甲先出发
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_0\)处
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答案:ACD
解析:由\(xt\)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的图线都是从\(t=0\)开始的,所以甲、乙同时出发,A正确,B错误;甲从原点出发,乙从\(x=x_0\)处出发,所以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_0\)处,C正确;甲的图线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最后两图线相交,说明甲追上了乙,D正确。
6.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A.位移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大小可能小于4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