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货币需求供给及均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货币需求;第一节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一、资金与货币
1、资本与货币作为两个范畴的本质区别。
2、货币与货币资本的区分和紧密联系。;二、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
资金需求与货币需求不是一回事,重合只能发生在一定的条件之下。 ;三、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的含义
1.微观货币需求量和宏观货币需求量
2.主观货币需求量和客观货币需求量
3.名义货币需求量和真实货币需求量;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中国在古代就有货币需求思想的萌芽。建国前夕,在有的革命根据地议论钞票发行时,仍然有人均多少为宜的考虑。 ; 二、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1)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而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人流通的。;(2)商品价格有多少,就需要有多少金币来实现它。
(3)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黄金则留在流通中可以使另外的商品得以出售,从而一定数量的金,流通几次,就可使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出售。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 1、一定时期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是由商品价格高低、商品总量的多少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快慢三个因素决定的。
2、这个公式从量的方面具体地表明了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之间的关系。
3、马克思的分析主要是以金币流通为对象的。 ;三、传统货币数量学说
(一)欧文·费雪的交易型货币数量学说
费雪认为,如果以M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即实际参加交易的货币总量;V表示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即每单位货币在一年内与商品交易的平均次数;P表示一般物价水平,即各种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实际交易的数量,则有:
MV=PT或P=MV/T;费雪进一步分析指出:
M是一个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
V是由制度性因素所决定的,在短期内不变,可以视为常数;
交易量T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对产出水平一般保持固定比例,也可以视为常数。
因此,只有P与M的???系最重要。由此得出结论:物价水平P随流通中的货币量M的变化而变化。 ;费雪方程式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没有考虑微观经济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仅仅把货币作为一种交易媒介来考察;假定货币流通速度V和交易量T在短期内是不变的。 ;费雪方程式的理论贡献在于:它用公式说明了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商品交易量、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费雪方程式既是早期货币数量论的总结,又是货币需求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二)庇古的余额型数量学说
剑桥方程式又称为现金余额数量说。
他们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就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有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多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财富水平、利率变动、通货膨胀、持有货币的便利等。 ;如以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P表示平均物价水平,Y表示总收入,K表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则有: Md=KPY
这就是著名的剑桥方程式(CambridgeEquation)。这一方程式的系数K常称为剑桥K,取决于人们的资产选择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费雪的交易数量说与庇古的余额数量说存在显著的差异:
第一,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的交易手段职能,而剑桥方程式则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
第二,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把货币需求当作以货币形式保有资产来处理,把货币看成是资产存量的一种,这样,保有货币自然成了资产选择理论的一部分。;第三,费雪方程式重视影响交易的金融制度支付过程,忽视人的作用;剑桥方程式则重视保有货币的成本与保有货币的满足程度的比较,重视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及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力。
第四,费雪方程式没有区分真实货币需求与名义货币需求。剑桥方程式的货币需求是真实货币需求,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价格水准的变动只影响名义货币需求量。
;四、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人们之所以要用货币形式来保持其资产,有三种动机:
(1)交易动机。
(2)预防动机。
(3)投机动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
L=L1(Y)+ L2 (r)
它表明了货币的总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的。
;(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通过对凯恩斯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理论修正,得出他们同样是利率的函数的结论。
2、对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多样化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者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演变为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函数.
即: L=f(Y,r)
表示货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