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方案演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 主讲人:张瑛 方案主要内容 1.前 言 2.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工作现状 3.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4.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5.地质灾害防治区 6.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7.主要对策措施 1.前言主要内容 1.目的意义。为什么编制规划。 2.地质灾害的定义(概念),也就是规划防治的范围。 3.规划编制的依据。 4.规划编制基期及规划时间。 2.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工作现状 1.概略介绍本市(区)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已发和潜在的灾害规模、灾情等级,总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潜在的隐患点个数,受威胁人数,学校、厂矿、基础设施情况,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2.按地质灾害类型的主、次,分别阐述单灾种发育现状。包括:分布、规模、发育特征、已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分析成因、典型案例。潜在隐患分布、规模、其它同上。 2.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工作现状 3.防治工作进展: (1)法制法规建设方面; 地方出台了哪些制度、办法、条例等。 (2)实施落实了哪些制度; (3)组织管理机构体系建设; (4)基础调查、勘察工作程度; (5)治理工程情况、资金投入、取得的成效; (6)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7)管理人员培训、社会大众宣传等方面; (8)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2.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工作现状 4.存在的问题 (1)地方性法制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需加强的方面; (2)管理方面存在瓶颈问题,工作遇到的责任不清,主体不明等方面; (3)调查(大比例尺)、勘察、评价、监测方面需要加强的,本次规划的重点内容,在问题中都要归结为存在的问题。 (4)预报、预警、应急处置能力方面,预案优化; (5)防灾人员、队伍、素质建设方面; (6)技术方法提升; (7)防治成果,经验总结及推广方面。 实 例 1.解决突出问题的法规不健全。本区采煤沉陷造成土地损毁,但治理工程不能启动。原因就是因为土地为农民所有,补偿规定不健全,因此不能实施有效、及时的治理。 2.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各负其责的防灾体制尚未形成。 3.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尚不完善。 4.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及信息系统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5.地质灾害勘察、治理工作急待加强。 6.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宣传培训尚需加强。 7.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演练及应急平台建设尚未起步。 2.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工作现状 5.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1)自然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 地形地貌、气象条件、降雨条件几方面进行分析。 (2)人为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 采矿、工程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 3.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紧密结合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以预防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群测群防及综合治理为手段,以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为标准,以改善地质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从实际出发,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3.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2.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坚持“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 (4)坚持“改革创新,发挥各级政府主导及社会公众参与”的原则; (5)坚持“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6)坚持“专业队伍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原则; (7)坚持“尊重自然规律,依靠科学进步”的原则 。 3.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总体目标 2.分期目标: 近期、中期、远期(展望) 。 4.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1.分区原则 (1)以地质灾害分布现状及发育规律为基础进行划分。 (2)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形成和发育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条件,结合人类活动特征进行划分。 (3)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致灾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趋势进行划分。 4.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2.分区描述内容 分区名称、编号、行政区范围、面积、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害: ①地貌单元、特征、人类工程活动方式(与灾害形成有关的) ②灾害现状 ③潜在的灾害 文本:最好用文字简述分区,易发图附表可详细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