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考试之贫困生资助问题.pdf
高校辅导员专业知识应用——生资助问
高校生心理特征及成因分析
1、自卑心理。自卑是生最容易萌生的一种心理,在进入大学后,这一心理状态更
是有增无。
减在中学时期,同学往往来自于同一地区,经济上的差距和还不算太大,
而且都处于紧张的学习当中,无暇顾及同学间的贫富差距。进入大学后,同学来自天南地
北,家庭件
条的差距也会加大,由于学习减小,学生们会更注重消费,彰显个性,此
时,生无论在消费、穿着打扮,还是在日常生活方面都显得、寒酸,时间久了会
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值得的是,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与过分自尊交织在一起,学
生变得过敏
于感,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在与人交往时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穷,常
以回避的方式加以掩饰,久而久之演化为性格的孤僻和心理的封闭,不敢面对和,
逃避现实。
2、焦虑心理。生需要面对的是很直接和现实的,学费和生活费的都需要
去解决,去劳神,从而使得他们经常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当中。情况下,过
度的焦虑导致心理防线,往往会做出反常的行为。
3、正现象对生心理的。生家庭往往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
经常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利益也会受到。作为大学生,他们觉得应该做些什么
来改变现状,但却常常为力,这种切肤之痛往往会严重他们年轻的心灵,对社会
产生一种抱怨甚至是的心理。另一方面,由于身处社会下层,耳闻目睹了很多不公正
他
的现象,们会认为社会本来就是不公正的,法律也只是一纸空文,这样,就很容易削弱
他们的法律意识,一旦遇到触发时机就会为了一已之利,不惜违背道德原则,做出违法的
事。
哀怨满腹,觉得生活无聊没有意义,有的通过酗酒、逃课等方式寻求寄托,少数的甚至产生了
轻生的念头。做好高校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思考
基于以上分析,要做好生的思想工作,就需要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同时进行,既要
帮助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又要从心理上让他们摆脱阴影,树立起生活的
信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合理利用国家助学体系,解决学生实际。为解决生上大学的问,国家在
高校设立了奖、贷、勤、补、减多项措施的助学体系,如何用好这系,最度地发
挥其功效,是高校辅导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辅导员必须深入仔细了解学生的实
际情况,使最需要资助的学生获得最大的帮助;其次,辅导员应该学生正确使用获得
的资助,有地将其用于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讲究吃穿,与同学比阔气。
2、拓宽勤工助学的,学生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
高校现阶段能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比较少,稳定性比较差,有些工作岗位比较卑微,
而生由于过分敏感,害怕丢面子,对到餐馆当服务员、到企业或在学校扫地等工作不
愿或不敢申请。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一方面应该借助学校的力量,尽量发挥大学生的自
身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在社会上寻找一些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工作岗位。另
一方面,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打消学生的心理,地去接受不那么“体面”
的工作。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勤工助学的安排一定要合理适当。大学生仍然要以学为主,
不能让勤工助学占据过多的学习和休息时间,以致影响他们的学业,使其陷入另一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