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基础工程-挡土墙.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加筋挡土墙结构计算 1.加筋挡土墙的破坏形式和稳定性要求: 1)由于筋带裂缝造成的断裂 2)由于土与筋带之间结合力不足造成的加筋体断裂 3)因外部不稳定造成的破坏 稳定性要求: 1)内部稳定性:筋带的强度和筋带的抗拔验算 A 计算拉筋所受到的拉力,确定所需要的拉筋断面,使拉应力不超过容许值。 B 评定拉筋与填料间的摩擦力,确定所需的拉筋长度,以平衡拉筋承受的拉力) 2)外部稳定性:滑动、倾覆、基底应力和整体滑动的验算 2.工作原理 原理是拉筋与填料之间的摩擦作用。 1)加筋土看作是由拉筋和土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拉筋主要起约束土粒侧向位移的作用。设置在土体应变大的区域内,并且其方向平行于该处主拉应变的方向。 2)加筋土结构看作是一种类似锚定结构 拉筋承受的拉力T沿长度方向呈弓形分布,其最大拉力值必然出现在填料加于拉筋表面剪切应力的作用方向改变处。 最大拉力迹线-各层拉筋最大拉力点的连线。 最大拉力迹线是潜在的破裂面。 四、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 加筋土的机理 Tmax 活动区 稳定区 (一)增加抗滑稳定性 1.设置倾斜基底 2.采用凸榫基础 3.采用人工基础 4.加大挡墙尺寸 (二)增加抗倾覆稳定性的方法 1.展开墙趾 2.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 3.改变墙身断面类型 4.加大挡墙尺寸 (三)提高基底承载力或减小基底应力 1.采用人工基础 2.采用扩大基础 第四节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四、增加挡土墙稳定性的措施 四、增加挡土墙稳定性的措施 1.增加抗滑稳定性的方法 土质地基,不陡1:5;岩石地基,不陡于1:3 凸榫的高度按照抗滑稳定性要求设计, 高宽比满足污工刚性角的要求 倾斜基底 凸榫基底 2.增加抗倾覆稳定性的方法 展宽墙趾 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 改变墙身断面类型 六、材料要求6.1砌体可选用不低于MU30的毛石或等强度的其它砌块; 6.2选用毛石砌筑,毛石材料必须表面平整,其长度不宜大于厚度的3倍,宽度不宜大于厚度的2倍,厚度不小于200mm; 6.3砌体材料所用石块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石块表面的泥垢和影响粘结的水锈等杂质应清除干净;6.4缺少合格石料地区,可用C15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 6.5砌体挡墙墙高大于等于6m时,墙身及基础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墙高小于6m时,墙身及基础采用M5.0水泥砂浆砌筑;6.6砌体挡墙墙顶必须采用1:3水泥砂浆按5%的坡度外斜护顶,其厚度不得小于30mm;6.7墙身勾缝及抹面砂浆强度不得小于M7.5。 七、施工要求7.1施工准备: a.砌筑前,根据图纸要求,做测量放线工作,打好标高桩或立好皮数杆、轴线和基础边线;b.当挖掘机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0.2m时,采用人工清理至设计基底标高,以保持基底原状土层不受扰动;c.清槽后,报经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槽,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d.验槽合格后,铺设100mm厚C10砼垫层,随浇随捣,以使垫层砼密实; 。 e.施工前要作好地面排水,保持坑底干燥;f.挡墙基础坐落于坚硬完整(强度不小于MU30)的基本岩层斜坡上而不产生侧压力时,可将下部墙身切砌成台阶式,但需进行全墙稳定性验算;g.挡墙基础存在纵向斜坡时,基底纵坡不得陡于5%,当纵坡陡于5%时,基底必须做成台阶式;h.挡土墙基底逆坡及抗滑键严格符合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以保证挡墙抗滑稳定。 7.2.砌体挡墙施工 a.施工工序:场地清理→工程测量放线→基槽开挖→C10砼垫层施工→砌筑毛石→墙后滤石层施工→勾缝、抹面→质量检测→资料整理→分项工程竣工验收等;b.毛石过分凸出的尖角部分应用锤打掉;斧刃石(刀口石)必须加工后,方可砌筑;c.砌体采用座浆法错缝砌筑,严禁干砌或投石填心的做法;d.应将大小不同的石块搭配使用,不得将大石块全部砌在外面,而墙心用小石块填充; e.毛石砌体宜分皮卧砌,各皮石块应利用自然形状经 修凿使能与先砌石块错缝搭砌; f.砌乱毛石墙时,毛石宜平砌,不宜立砌:每一石块要与左右、上下的石块有叠靠,与前后的石块有交搭,砌缝要错开,使每一石块既稳定又与其四周的其他石块交错搭接,不能有松动、孤立的石块; g.毛石砌体必须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每O.7m2墙面至少设置一块,且同皮内的中距不应大于2m;拉结石的长度,当墙厚≤400mm时,应与墙厚相等,当墙厚大于400mm,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