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基础工程(≥5m)安全专项方案.docx
目录
TOC\o1-2\h\u3539一、工程概况 1
53071、概况和特点 1
87922、工平面布置 4
31293、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4
26974二、编制依据 5
18631三、施工计划 6
124031、施工进度计划 6
267272、材料与设备计划 6
12694四、施工工艺技术 8
23261、技术参数 8
58552、工艺流程 9
267093、施工方法 9
7279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3
317111、组织保障措施 13
191422、技术保障措施 13
135933、监测监控措施 15
21753六、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17
27906施工管理人员 17
16728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8
93931、特种作业人员 18
308532、其他作业人员 18
26268七、验收要求 18
302241、验收标准 19
141402、验收程序 20
284273、验收内容 20
142964、验收人员 20
9785八、应急处置措施 20
298031、组织结构及职责 20
89042、预防与预警 23
240723、事故报告与通信 24
260324、应急响应 25
156665、处置措施 26
233396、预警机制 28
PAGE1
PAGE1
挡土墙基础工程(≥5m)安全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概况和特点
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铁路位于华北北部,北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途经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南连忻州市并经由大西客专与山西省会太原贯通。
本路基段位于DK21+488.46~DK24+594.28、DK25+091.14~DK25+445.54区间路基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乌兰察布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区间路基线路由设计起点(DK21+488.46)(DK24+097.41)向南至线路设计终点(DK24+594.28)(DK25+445.54),全长2.963m,全部位于直线段,且全部为路基工程。
1.1区域地形地貌
集大原客运专线途径内蒙古高原。集宁至孤山段黄旗海附近为小块湖积平原外,其余沿线地貌为低中山区及山间洼地,低中山区地势起伏大,冲沟发育,部分基岩裸露,海拔高程1200-1600米。本线所经区域路网交错,交通运输便利,线路经过地区国道、省道四通八达,各县乡均有公路相通,已形成由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级公路构成的纵横交错、多层次的公路网络,为本线材料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1.2工程地址特征
工点范围内主要地层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太古界及各期岩浆岩。第四系地层主要有人工堆积层、冲积层、冲洪积层、坡洪积层、湖积层,主要岩性有填筑土、杂填土、素填土、黏土、粉质黏土、粉土、新黄土、老黄土、砂类土、碎石类土等;第三系为红黏土、泥岩、砂岩等,与同时期玄武岩混杂分布,白垩系泥岩、砂岩、砂砾岩;太古界麻粒岩、大理岩、花岗岩、长石石英岩、片麻岩等变质岩以及多期花岗斑岩、辉绿岩等侵入岩。第三系玄武岩盖本区广泛发育。场地范围内未发现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沿线的特殊岩土主要有填土。
(1)填土
杂填土:黄褐色、褐黄色、灰黑色,稍密,稍湿,由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构成,夹杂植物根系。厚度1.2~10.0m。素填土:灰褐色、黄褐色、褐黄色,松散~稍密,稍湿~潮湿,由粉土、黏性土、细圆砾及风化岩石碎片构成,表层含植物根系。局部零星分布,厚度0.2~1.2m
填筑土:灰白色,为废旧混凝土路基、路面及房屋建筑基础等,局部分布。
盐渍土
集大DK11+700~DK17+000段位于黄旗海岸边1km外通过,地势相对较高,地下水埋深小于3m,沿线均为耕地,黄旗海岸边地表局部可见白色析出物,表层0.1m样含盐量2.1%,线位走行处为非盐渍土场地。
盐渍土不能做为填料作为路基基底,应将表层含盐量高的表层清除,并做好路基两侧排水工程。盐渍土具有吸湿、膨胀、淋溶、沉陷等特性,影响路基稳定,并有腐蚀建筑物等不良作用。
1.3地震资料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新建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铁路集宁至大同段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沿线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1.4水文情况
⑴地下水分布及特征
河流水流量受季节影响变化大,河流均具有典型的雨洪特征,流量、水位与降水量成正比,动态极不稳定。除较大河流常年有水,流量较大外,山间沟谷多为深沟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