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物理高考压轴题选析概要.doc

发布:2017-03-15约1.19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考压轴题选析 近几年高考试题上演变迹象明显,特别是压轴题,不在象以前的那么难——难得无法下手,难得无从看笔,“一般人”只能放弃!近几年的压轴题虽然看起仍然很凶,但实质已经温和得多,“一般人”只要沉着应对,冷静分析,机智处理,得高分也不是不可能,甚至得全分也并非太难,这里录几例近几年的高考压轴题,并对其简析,望研习后能有所启发。 1.(05上海23)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竖直固定轴转动,在圆盘上沿半径开有一条宽度为2mm的均匀狭缝.将激光器与传感器上下对准,使二者间连线与转轴平行,分别置于圆盘的上下两侧,且可以同步地沿圆盘半径方向匀速移动,激光器连续向下发射激光束.在圆盘转动过程中,当狭缝经过激光器与传感器之间时,传感器接收到一个激光信号,并将其输入计算机,经处理后画出相应图线.图(a)为该装置示意图,图(b)为所接收的光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接收到的激光信号强度,图中Δt1=1.0×10-3s,Δt2=0.8×10-3s. (1)利用图(b)中的数据求1s时圆盘转动的角速度; (2)说明激光器和传感器沿半径移动的方向; (3)求图(b)中第三个激光信号的宽度Δt3. 解析:(1)由图线读得,转盘的转动周期T=0.8s ① 角速度 ② (2)激光器和探测器沿半径由中心向边缘移动(理由为:由于脉冲宽度在逐渐变窄,表明光信号能通过狭缝的时间逐渐减少,即圆盘上对应探测器所在位置的线速度逐渐增加,因此激光器和探测器沿半径由中心向边缘移动). (3)设狭缝宽度为d,探测器接收到第i个脉冲时距转轴的距离为r1,第i个脉冲的宽度为△ti,激光器和探测器沿半径的运动速度为v. ③ r3-r2=r2-r1=vT ④ r2-r1=r3-r=(07江苏19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弹起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 从断开轻绳到棒与地面第二次碰撞的瞬间,棒运动的路程。 k-1)g,方向竖直向上 (2)设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向上为正方向,棒第一次落地的速度大小为v1 由机械能守恒 解得 设棒弹起后的加速度a棒 由牛顿第二定律 a棒=-(k+1)g 棒第一次弹起的最大高度 解得 棒运动的路程 s=H+2H1= (3)设环相对棒滑动距离为l 根据能量守恒 mgH+mg(H+l)=kmgl 摩擦力对棒及环做的总功 W=-kmgl 解得 评析与点拔:本题是力学组合题,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初看起来本题涉及情景复杂,难以下手,更难看到通向结果之路。其实,只要不被题目的表象迷惑,紧紧抓住隔离与整体法,确定研究对象,从最基本的受力分析入手,是容易入题的。尤其是本题第(1)、(2)问,在分析棒或环的运动状态时,只要把它们隔离后,分别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独立处理,通过受力分析确定它们的加速度,结合运动学公式,就能解决问题。而往往有考生,囿于具体细节,纠缠不清,弄乱了思路,无法入手。其实没有那么多难。有些过程是可以回避。第(3)问涉及运动过程更复杂,如果滑入运动过程分析就很麻烦了,当从能量切入考虑,这也是力学解题中的一般思路,先考虑能量解法——此过程中只有重力和摩擦力做功,是机械能向内能转化,而重力做功跟两物体在空中的下落的始末位置决定,摩擦力做功与环在棒上的相对运动的位移决定,由此入题,可以顺利解决。 3.(06天津25)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大麦哲伦云时,发现了 LMCX—3双星系统,它由可见星A和不可见的暗星B构成。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它天体的影响,A、B围绕两者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所示。引力常量为G,由观测能够得到可见星 A的速率 v和运行周期 T。 (1)可见星 A所受暗星 B的引力 FA 可等效为位于 O点处质量为m 的星体(视为质点) 对它的引力,设 A和 B的质量分别为 m1、m2,试求 m (用 m1、m2 表示); (2)求暗星B的质量 m2 与可见星 A的速率 v、运行周期 T和质量m1之间的关系式; (3)恒星演化到末期,如果其质量大于太阳质量 ms 的2倍,它将有可能成为黑洞。若可见星A的速率v=2.7×10 5 m/s,运行周期T=4.7π×10 4 s,质量m1=6ms,试通过估算来判断暗星B有可能是黑洞吗?(G=6.67×10-11 N·m 2 /kg 2 ,ms=2.0×10 30 kg) 解析:(1)设A、B的圆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由题意知,A、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相同,其为ω。由牛顿运动运动定律,有 FA=m1ω2r1 FB=m2ω2r2 FA=FB 设A、B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