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介绍.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名词解释f-CaO: 在熟料中没有被吸收的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氧化钙称为游离氧化钙。水泥的安定性: 是指水泥加水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影响水泥安定性的主要因素是熟料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其次氧化镁和三氧化硫含量。分解率: 在煅烧过程总,生料被分解的CaCO3量占入窑生料中CaCO3含量的百分比称之分解率。水化: 一种物质从无水状态变成含水状态的过程称为水化。水泥的凝结硬化: 水泥加水拌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浆体逐渐失去流动性、可塑性,进而凝固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硬化体,这一过程称之。硅酸盐水泥熟料: 凡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的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矿物质,称为硅酸盐水泥熟料。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凡天然的或人工的以氧化硅、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矿物质原料,磨成细粉和水后本身不硬化,但与气硬性石灰混合,加水拌和成胶泥状态后,能在空气中硬化,而且在水中继续硬化的,称之。活性混合材料: 指具有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以及兼有火山灰性和水硬性的矿物材料。水泥胶砂28天抗压强度比≥75%的为活性混合材料。非活性混合材料: 指活性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潜在水硬性、火山灰性材料,还包括石灰石、砂岩等不具备活性的材料,在水泥中主要起填充作用,而又不损害水泥的性能。水泥胶砂28天抗压强度比<75%的为非活性混合材料。水泥的标号: 是按水泥28天抗压强度数值划分的水泥等级标准。水泥强度: 是指硬化的水泥石能够承受外力破坏的能力。通常分为抗压、抗折和抗拉三种。 抗压强度: 水泥硬化胶砂试体承受压缩破坏时的最大应力。抗拉强度: 水泥硬化胶砂试体承受拉伸破坏时的最大应力。抗折强度: 水泥硬化胶砂试体承受弯曲破坏时的最大应力。初凝: 水泥加水拌和时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 水泥加水拌和时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窑灰: 从水泥回转窑窑尾废气中收集下的粉尘称为窑灰。一、定义和代号1、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 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I类硅酸盐水泥,代号P·I。在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2、普通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O。 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 掺非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10%。 二、材料要求 1、石膏 天然石膏:应符合GB/T 5483中规定的G类或A类二级(含)以上的石膏或硬石膏。 工业副产石膏:工业生产中以硫酸钙为主要万分的副产品。采用工业副产石膏时,必须经过实验,证明对水泥性能无害。 2、活性混合材料 符合GB/T203的粒化高炉矿渣,符合GB/T1596的粉煤灰,符合GB/T 2847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3 、非活性混合材料 活性指标低于GB/T 203、GB/T1596、GB/T2847标准要求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以及石灰石和砂岩。石灰石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不得超过2.5%。4、窑灰 应符合JC/T 742 的规定。 5、助磨剂 水泥粉磨时允许加入助磨剂,其加入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的1%,助磨剂须符合JC/T 667的规定。三、等级强度 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分为:42.5、42.5R、52.5、52.5R、62.5、62.5R。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四、技术要求1、不溶物 I型硅酸盐水泥中不溶物不得超过0.75%。 Ⅱ型硅酸盐水泥中不溶物不得超过1.50%。2、烧失量 I型硅酸盐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3.0%,Ⅱ型硅酸盐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3.5%。普通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5.0%。3、氧化镁 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不宜超过5.0%。如果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则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允许放宽到6.0%。4、三氧化硫 水泥中的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3.5%。5、细度 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大于300m2/kg,普通水泥0.08m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0%。6、凝结时间 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 min,终凝不得迟于6.5 h,普通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 min,终凝不得迟于 10 h。7、安定性 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8、强度 水泥强度等级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来划分,各强度等级水泥的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下表数值: 品 种 强度等级抗折强度(MPa) 抗压强度(MPa)3天28天3天28天硅酸盐水泥42.5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