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数字水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Portland cement and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标准名称】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名称(英)】 Portland cement and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标准号】 GB 175-1999【标准发布单位】【标准发布日期】 1999-07-30【标准实施日期】 1999-12-01【标准正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与代号、材料要求、强度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6—19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eqv ISO 680:1990) GB/T 203—1994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neq ГOCT 3476:1974) GB/T 750—1992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GB/T 1345—1991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pm筛筛析法) GB/T 1346—1989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neq ISO/DIS 9597) GB/T1596—19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2847—1996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neq ISO 863:1990) GB/T 5483—1996 石膏和硬石膏(neq ISO 1587:1975) GB/T 8074—1987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勃氏法(neq ASTMC204:1981) GB 9774—1996 水泥包装袋 GB 12573—1990 水泥取样方法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idtISO 679:1989) JC/T 667—1997 水泥粉磨用工艺外加剂 JC/T 742—1984(1996) 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3定义与代号 3.1 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I类硅酸盐水泥,代号P.I。在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3.2 普通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O。 掺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5%,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来代替。 掺非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10%。4 材料要求 4.1 石膏 天然石膏:应符合GB/T 5483中规定的G类或A类二级(含)以上的石膏或硬石膏。 工业副产石膏;工业生产中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副产品。采用工业副产石膏时,必须经过试验,证明对水泥性能无害。 4.2 活性混合材料 符合GB/T 203的粒化高炉矿渣,符合GB/T 1596的粉煤灰,符合GB/T 2847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4.3 非活性混合材料 活性指标低于GB/T 203、GB/T1596、GB/T 2847标准要求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以及石灰石和砂岩。石灰石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不得超过2.5%。 4.4 窑灰 应符合JC/T 742的规定。 4.5 助磨剂 水泥粉磨时允许加入助磨剂,其加入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的1%,助磨剂须符合JC/T 667的规定。5 强度等级 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分为42.5、42.5R、52.5、52.5R、62.5、62.5R。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6 技术要求 6.1 不溶物 I型硅酸盐水泥中不溶物不得超过0.75%; 1型硅酸盐水泥中不溶物不得超过1.50%。 6.2 烧失量 I型硅酸盐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3.0%,I型硅酸盐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3.5%。普通水泥中烧失量不得大于5.0%。 6.3 氧化镁 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不宜超过5.0%。如果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则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允许放宽到6.0%。 6.4 三氧化硫 水泥中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