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含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共分)1.2.3.得道者多助.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思想主张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 B.荀子 C.韩非子 D.老子
.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6.
A.儒、墨、道、法 B.儒、道、墨、法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7.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10.....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13.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14.“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 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下列观点出自顾炎武的是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B.“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 D.“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器的使用?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对图1解读正确的是 图1?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
项目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数量 22 25 25 9 25 7 7 8 8 形成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原因有①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 ②发展农业的需求③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 ④科举取士的促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