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习语、俚语、谚语、外来语翻译.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章
习语、俚语、谚语、外来语的翻译
Translation of Idioms,Slangs,Proverbs Borrowings;第十章 习语、俚语、谚语、外来语的翻译;;外来语是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里引进的语词。外来语的翻译要跨越种种文化障碍,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异较大, 如语言差异、生活差异、宗教差异等。; 英语习语是一个比较宽广的范畴,是人类从劳动中创造出来并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和民族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心理状态紧密相关,把丰富的思想内涵精辟地表达出来,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富有哲理、富于含蓄、意在言外。;英语习语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
短语 、熟语 、成语、俗语、谚语、警句 、格言、俚语、粗语。
; ● 从狭义上讲,英语习语指那种字面意义不同于实际意义的词组或句子。因文化差异与表达方式的不同,一个词组、一个句子照字面解释逻辑不通,意义与上下文格格不入,那可能是狭义上的习语。对这种表面上与汉语非常相似,其意义并不相同的习语,则无法想当然或顾名思义。; 英语习语常有字面意义、形象意义或隐含的实际意义。
借形喻义,形成了独具本民族风格的文化意象,除非汉语中碰巧也有借同样的形象比喻相同的意义的对等用法,否则这样的习语是很难完好无损地转换成汉语的。有的习语可能只有字面意义,没有形象意义;有的可能兼有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但没有隐含意义。 ; 如果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与隐含意义在翻译时由于文化的差异出现矛盾,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应当服从隐含意义,因为隐含意义表达是保证翻译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英汉习语大都带有生动鲜明的文化意象,英汉语言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同样的意象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含义和联想,不同的意象却又可以用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习语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其翻译牵涉到文化的层面,文化因素处理得当,习语才能翻译得好。习语翻译应当小心谨慎,切忌随意对等套用。 ;习语翻译主要有:
● 直译法
● 套译法
● ???义法
● 意译法 ;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种方法相互兼顾,相互补充。能直译的就直译,能意译的就意译,能套译的就套译。以不损害原作的“异国情调”为前提,以保持“原汁原味”为特色,便是译者应遵循的翻译原则。; 直译法大致相当于异化译法 ,即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不引起错误联想,能保持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特色、地方习惯的译法。也就是说,即忠实于原文内容,又忠实于原文形式。
直译法强调习语的民族、地域差异性、保持原作的风格和异域文化特色、文化意象,对原习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原则上不做任何调整。 ; 直译法的优点是能吸收外来有益的新因素,能反映异国情调,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形式上无须改变;内容上和原文一致。但是直译法有时会损害习语的修辞性特点,忽视两种民族语言的差异,歪曲原文的思想感情,使译作生硬晦涩难懂,影响翻译的正确表达,这一点值得注意。例如:;死硬派
思想库
时间框架
热线
纸老虎
武装到牙齿
慰安妇
破釜沉舟
扇风点火
充耳不闻
油腔滑调
君子协定;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Long absent, soon forgotten.
久别情疏。
Add fuel to the fire.
火上加油。
Run with the tail between the legs.
夹着尾巴逃跑。;Mark made signs with his hands and moved his mouth soundlessly to show that walls have ears.
马克打着手势,又努努嘴,以示隔墙有耳。
Mary and John were bellowing and shouting enough to wake the dead.
玛丽和约翰大声吼叫,真是吵死人。
; 用译文语言里的同义习语去套译原文中的习语的一种翻译方法——套译法。套译法实际上也属于归化译法,但这种套译的机会不是很多。
; 翻译习语时,有时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内容、形式、修辞色彩大致相符的习语;有时甚至连形象、比喻也相同或相似,即译文和原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相符,意义和修辞色彩相同,形容比喻相同,则用相对应的同义汉语习语套译更感贴切。
套译时,一定要注意原文的地理、历史、人文、习俗等文化色彩。例如:;to go through fire and w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