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4章微波集成传输线-2019.ppt

发布:2019-08-02约3.3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分支线带通滤波器 微带低通滤波器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微带线的拐角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ADS Cadence Microwave office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介质波导(光纤)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小结: 微带线的平面结构、特性 微带线的传输模式及其原因? * *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4.1 带状线 §4.2 微带线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平面形结构导行系统, ---微波集成传输线。 要求微波电路和系统 小型 轻量 性能可靠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微波集成传输线 体积小、 重量轻、 价格低廉、 可靠性高、 性能优越、 功能的可复制性好 + 微波固体芯片 混合微波 集成电路 单片微波 集成电路 优点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1.带状线的基本概念 构成:两块接地板(相距为b),中间为矩形截面导体带(宽度为W、厚度为t),板间填充空气或介质。 §4.1 带状线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替代同轴线制作高性能的无源元件; 用途: 特点: 缺点: 宽频带、高Q值、高隔离度; 不便外接固体微波器件,---不宜做有源微波电路。 传输波型: 工作模式为TEM波,可存在高次模。 同轴线---内外导体变成矩形,外窄边延伸至无限远---带状线。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尺寸选择: 接地板宽度: 以避免高次TE模和TM模的出现。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TEM模, ,则相速度与频率无关,为 式中 为自由空间波长。 2.带状线的TEM特性 传播常数为: 则其波导波长或带状线波长为 (1)相速度和波导波长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用保角变换法求 (2) 特性阻抗 可精确计算出单位长度电容Cl,---过程复杂,不易使用,一般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 则导带的宽度应为 对于TEM波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 考虑到边缘场的影响,导带应加宽,两边圆弧,其半径为R,一般取 ;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微带线:平面型传输线 §4.2 微带线 导带 接地板 介质 MMIC(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 HMIC(hybrid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 混合微波集成电路 RFIC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上面为导体带(宽度W、厚度为t) 下面为接地金属平面 介质基片(厚度为h) 容易制作(可用光刻程序制作) 容易集成(可与其它无源微波电路和有源微波电路器件集成),由此可实现微波部件和系统的集成化。 形状: 特点: 平面型传输线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介质基片材料: 99.5%的氧化铝陶瓷 聚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板 砷化镓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故场大部分场集中在介质基片内,集中在导体带与接地板之间;但有一部分在空气中。由于空气和介质中的TEM模的相速不同(c 和 ),即相速在两分界面上对TEM模不匹配。 在导体带上面即yh的为空气 导体带下方y h区域为介质基片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微波线中存在的是TE-TM混合波场,其纵向场分量主要是由介质-空气分界面处的边缘场Ex和Hx引起的,它们与导体带和接地板之间的横向分量场相比很小,所以微带线中传输模的特性与TEM模相差很小,称之为准TEM 模。 准静态法 色散模型法 全波分析法 分 析 方 法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e0 er 1. 微带线的准TEM 波特性 准静态方法 将其模式看成纯TEM模,引入有效介电常数为ee的均匀介质代替微带线的混合介质。 W t h 微带线中的场为准TEM,其场基本上与静态情况下相同。 在等效模型中,由于电力线部分在介质基片内,部分在空气中,显然有: 的大小取决于基片厚度h 和导体带宽度W。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e0 er W t h 在等效模型中,微带线的相移常数为: 1)传输相速与波导波长 传播相速和波导波长为: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e0 er 微带线的单位长度电容Cl ; 介质基片换成空气微带线单位长度电容Cla ; 由模型: W t h 是空气微带线的特性阻抗。 式中 则有: 第四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 t=0导体带空气微带线的特性阻抗 可用保角变换法求得: 式中K(k)和K(k’)分别是第一类全椭圆积分和一类余全椭圆积分, 此类函数复杂故不易使用。 2) 特性阻抗及等效介电常数 ① 求空气微带线的特性阻抗 ② 求解有效介电常数 (再由上式可求得特性阻抗Z0) 微带线特性阻抗的求解: 第四章 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