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林业经济管理思考题整理_浙林经典.doc

发布:2018-05-07约1.1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说明:1、红字表示答案PPT上没有或不确定。 2、第十章 不确定性分析 PPT上的编辑方式无法显示,所以没有整理。要用幻灯片方式浏览才能看。 第一章 思考题 1、试述林业发展的背景 2、林业的发展特征 3、林业的概念和特点 林业发展的背景 1、全球环境问题: 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酸雨、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臭氧层破坏 森林认证: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简称,又叫木材认证,它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 中国森林认证问题:中国已是一个主要的“消费国”; 中国也会成为木材的主要供应国,虽然现在主要用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开展以绩效为基础的认证,将帮助中国避免以前因毁林和不可持续的森林实践而产生的问题 3、市场经济问题: (1)、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变化---对森林需求的变化。 (2)、生活水平的提高---林业与非林业的差距拉大---发展林业产业---提高林业职工和林区人民生活水平。 2、林业发展的特征 特征之一:林业的功能转化 经济功能 → 生态功能 特征之二:林业的产业形态变化 单纯被动式利用型 → 以资源定向培育为主的主动利用型 特征之三:林业的政策性加强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 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 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特征之四:区域化、国际化趋势(MF) 特征之五:社会化趋势(如何引导?) 3、林业: 指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根本问题:处理好三大效益。(三大效益?) 林业的特点 林业自然属性 林业社会属性 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主要依赖自然力的作用:动植物依靠其特有的新陈代谢机能,通过生长、发育和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不断更新其后代的过程。 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 生物资源,受季节性、地域性、自然灾害、社会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和干扰,其最终成果是很难预料的,即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有较大的风险性。 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的多样性和效用的多样性 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是森林资源,其不同的生物种类有不同的生产周期;既提供经济效用,又提供社会和生态效用 这一特点决定了林业生产经营内容的丰富性、资金运动的复杂性和效益的多样性。 4.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 森林的多种生态服务效用主要体现了公益性的特点,使得森林的经营需要及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要在大范围内、地区的或全国性范围内加以考虑。 第二章 世界和中国林业 思考题 1 世界林业发展的四阶段论 2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3 林业现代化的概念、内容和标志 4 现代林业及传统林业的区别 1、四阶段论 1.毁林开荒、盲目破坏森林(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前时期) 2.掠夺式采伐原始森林,片面发展林木采伐业(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时期) 3.保护森林、节约木材、重视森林更新 4.从财力和物质技术上加强营林,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二次大战后) 2、世界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概况: 土地面积1306742万ha ,人口63.35亿人 2010年,世界森林面积为40.33×108ha,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1%,人均0.6ha。俄罗斯(20.1%)、巴西(12.8%)、加拿大(7.7%)、美国(7.5%)、中国(5.1%)。10个国家或地区根本没有森林,54个国家的森林不足其土地总面积的10%。 森林蓄积3840.04×108m3,单位蓄积110.7 m3/ha,总生物量4863.44×108t,单位生物量144.7t /ha 2010年各洲森林面积概况 尽管毁林速度仍然很高但已开始有所减缓。20世纪90年代,为每年约1600万ha,但过去的10年,每年约1300万ha。森林净损失率最高的巴西和印尼。而在澳大利亚,2000年以来严重的干旱和森林火灾造成森林损失加重。 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全球估计为2.64亿ha,占森林总面积7%。2005年以来,每年增加约500万ha。3/4的人工林由本地树种构成,1/4为引入种。 森林病虫害、自然灾害和入侵物种在一些国家造成严重破坏。全球每年遭虫害破坏的森林约3500万ha,主要分布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 3、林业现代化: 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林业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林业,使落后的传统转化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林业。 林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林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广泛利用现代科技成果) 林业生产手段现代化 (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林业经营管理现代化 (改革经营管理体制、运用现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