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列经典思考题集.doc

发布:2016-04-14约2.02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的时代背景和主要目的是什么? 一、恩格斯写作本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目的 1.全面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这是马恩的历史宿愿。 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就决定共同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以清算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 1845-1846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对黑格尔及其以后的哲学进行了批判,其中包括对费尔巴哈的批判。 但是,本书稿由于当时反动当局的阻挠和出版商的拒绝,未能出版。另外,马克思恩格斯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主要精力放在了分析研究资本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领导共产主义运动上面,因而他们“再没有过机会回到这个题目上来”。 2.为了适应思想理论战线上斗争的需要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到恩格斯写本书的40年间,理论思想领域发生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代表。” 另一方面,“德国的古典哲学在国外,特别是在英国和斯堪的那维亚各国,好象有点恢复的样子。” 3.恩格斯借评述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的机会,完成了上述任务 施达克是丹麦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哲学博士。他于1885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以批评德国哲学界对费尔巴哈的攻击。但他由于不懂得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错误地认为费尔巴哈是唯心主义者,因而对费尔巴哈哲学做出了错误的评价。 恩格斯借评述施达克一书的机会,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以实现他和马克思的多年愿望。 1.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哪里? 恩格斯在说明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的同时,指出了黑格尔哲学的矛盾和保守性及其原因,并阐明了黑格尔哲学是旧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在说明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的矛盾之前,先说明了黑格尔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 “我们在这里用不着去研究这种观察方法是否同自然科学的现状完全相符的问题”,这是因为,“不能要求黑格尔哲学去研究当时还根本没有被自然科学提到日程上来的问题”。 黑格尔哲学的矛盾和保守性是唯心主义体系与辩证法之间的矛盾。 “但是这里确实必须指出一点:黑格尔并没有这样清楚地作出如上的阐述。这是他的方法必然要得出的结论,但是他本人从来没有这样明确地作出这个结论”。 “所以,黑格尔,特别是在《逻辑学》中,尽管如此…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 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中加以理解。 A.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 黑格尔认为,辩证发展的主体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而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出现之前的神秘的“绝对精神”,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过是“绝对精神”的产物,世界的变化发展不过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过程。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逻辑阶段:在这个阶段,“绝对精神”作为纯粹逻辑范畴,经过一系列概念的过渡和推演而达到“绝对观念”; 自然阶段:“绝对观念”越出纯粹思维的范围转化为自然界。当自然界出现人类之后,“绝对观念”就开始回复到自身,即重新作为精神体现为人类社会。 精神阶段:在这个阶段,再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绝对精神”的全部内容就以哲学的形式得到了最彻底的实现,发展也就到此完结。 B. 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与辩证方法矛盾的表现 第一,按照黑格尔的方法,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无止境的变化发展之中,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不变的东西。但是他的哲学体系却把运动变化仅仅限制在精神领域。他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是不变的,它只是在空间上展示多样性。 第二,按照他的方法,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永恒的社会制度。但他却认为,普鲁士君主专制国家就是“绝对精神”在社会历史中的最高体现,是历史的终点,是不需要变革的尽善尽美的社会制度。 第三,按照他的方法,人类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无限的发展过程,是不断接近永远不能穷尽的绝对真理的过程。但他却公开声称自己的哲学是完成了“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绝对真理”体系。 C. 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与方法矛盾的根源 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哲学总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黑格尔用了非常革命的思维方法,却得出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这主要是由黑格尔的保守的、怯懦的资产阶级立场所决定的。 D. 对黑格尔哲学应采取科学的态度 “歌德和黑格尔各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脱去德国的庸人气味。”(第9段) *“奥林帕斯山”是希腊北部的一座高山。在希腊神话中此山是诸神居住的神山。“宙斯”是诸神之首,威力无边,主宰一切。 *“德国庸人”是当时对怯懦无能的德国资产阶级的别称。 恩格斯指出,包括黑格尔在内的以往一切哲学家,试图建立一个包罗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