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贸易课件第七章.ppt

发布:2018-06-18约2.95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概述 非关税壁垒的种类 非关税壁垒的影响 §7.1 非关税壁垒概述 1.非关税壁垒的概念 2.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7.2 非关税壁垒的种类 一、从数量上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措施 二、从价格上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措施 三、苛刻的技术、卫生、检验标准 四、以立法形式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 一、从数量上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措施 1.进口配额制(Import Quotas Systems):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以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更高的关税或罚款后才能进口。 2.“自动”出口配额制 (Voluntary Export Quotas) 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家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3.进口许可证制 (Import License System) 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的制度。 二、从价格上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措施 1.外汇管制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三、苛刻的技术、卫生、检验标准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这些标准才能进口,否则就不能进口,其中有些规定是针对某些国家的。这些标准既包括决定一种商品特性和规格的内容,如质地、纯度、营养价值、尺寸、用途等,也包括设计和说明书、证书、标记、商标及检验程序等。这些标准和规定往往是以维护生产、消费者安全和人民健康为理由而制定。有些规定十分复杂,而且经常变化,往往使外国产品难以适应,从而起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和销售的作用,这些规定在一定条件下成为进口国家限制进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四、以立法形式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 1.进口和出口的国家垄断 在对外贸易中,对某些商品或全部商品由国家指定的机构和组织集中管理、集中经营。进出口的垄断主要集中在少数商品上,如军火、烟酒和粮食等,在战争时期或经济大萧条时期,垄断的范围就会扩大。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证国内的供应和生产,防止国内市场的混乱,贯彻政府的意图,限制部分商品的进口。 2.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Government Procurement)政府制定政策或通过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做法,从而形成对外国产品的歧视,限制外国货物的进口。 3.国内税 4.制定国家安全条款 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小国 小国配额经济效应说明(1) 假设我们讨论的是一个小国,因而配额不会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如图8所示,在自由贸易下,国内外价格相同,均为PW,国内生产和消费分别为OQ1和OQ2。现在,对进口设置一限额,假定限额为Q3Q4,而且Q3Q4<Q1Q2。于是,国内价格由原来的PW上涨为PQ,国内生产增加至OQ3,国内消费减少至OQ4。 小国配额经济效应说明(2) 此时,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为增加部分,而消费者剩余减少了。损失为(a+b+c+d)。 与关税不同的是,实施配额不会给政府带来任何财政收入。 综合起来,配额的净福利效应 = 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损失 = a-(a+b+c+d)= —(b+c+d)。其中,b、d分为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b+d)为配额的净损失。至于c,在关税情形下我们知道它表示政府的关税收入,因此可被抵消,这里称为配额收益或配额租金。它实际上是一种垄断利润,它的去向要看政府分配配额的方式而定。 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政策含义比较 ∮关税只是改变市场机制的作用,而配额则完全替代了市场机制。 ∮进口关税的贸易效应是不确定的,从而对生产者提供的保护是不确定的,而进口配额是由政府确定的,对进口数量的限制也是明确的,因而对生产者提供的保护也是确定的。 ∮进口关税在发挥作用时,由于不能完全隔绝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从而限制了生产者对本国市场的垄断权力,生产者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价格。 ∮其他差异。 结 论(1) 如果从保护的角度看,进口配额比进口关税更好,因此,进口配额受到进口竞争行业的欢迎。发达国家多用它来保护本国缺乏竞争力的行业和部门,特别是用来保护失去比较优势的纺织、服装等成熟产业以及农业。发展中国家也广泛利用进口配额以限制进口数量,保证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和用于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 结 论(2) 如果从生产效率、消费者主权和社会经济影响来看进口配额则比等效关税更为有害: 第一,进口配额只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