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5则.doc

发布:2017-01-10约1.51万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5则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第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 教学重点:[由整理]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小黑板。 2、有关周恩来同志的图片,有关生平和当时社会状况的资料。 二、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和当时社会状况的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人物,引入新课。 1、出示周总理的图片或课件。让学生看后问:“你们明白这是谁吗,你们对他还有哪些了解?” 2、这天,我们一齐学习一篇新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提问:读课题后谁来说一说课题的意思。,那是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师板书:周恩来。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1、指名读全文,正音。 2、同桌互读,并交流积累的词语。 3、测读生字,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4、指导书写难写的字。如:“崛”、“嚷”等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 1、自主学习。 出示有要求的小黑板 学习思考: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几件事? 2、合作交流。 选取自我喜欢的方式汇报读课文。 同桌同学交流读文所得。 3、小组交流。 侧重进行自主学习思考“” 4、指名汇报学习和交流状况。 用自我的话说一说: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试给课文分段。 第一件:讲伯父嘱咐周恩来,不要到外国租界地。周恩来对此迷惑不解。 第二件:讲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从而体会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第三件: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告诉大家,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写:少年周恩来听到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而感到疑惑。 第二段写:少年周恩来在租界看到中国人受欺凌,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体会到伯父的话。 第三段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证明: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四段写:周恩来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大志。 5、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并学习归纳主要资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有关词语。 2、把课文中的三件是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透过你们的学习,对周恩来有了必须的了解,对文章的条理和主要资料有初步的认识,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很好;但我还期望同学们回去很好地读课文,认真学习,深入体会文章的资料和所表体现的人物品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中讲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在这三个阶段中,周恩来的情感变化?生说,师板书:疑惑;气愤;立志。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读课文,提问:周恩来的内心感到怎样?。疑惑什么呢?板书:中华不振。 在文中画出有关产生疑惑的语句。 A、为什么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 B、为什么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 C、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能够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 自由读这些句子,请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指名读,评价所读效果。 同桌同学练习分主角朗读对话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 仔细阅读这部分。 提问:此时,周恩来的情绪是怎样的?。是因为什么事感到气愤?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想象练习,让学生体会情感。 A、这位妇女的遭遇悲惨吗?那里仅仅只写这位妇女吗?从书上找出描述妇女可怜的语句。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泣着什么…… B、边读边想象,她怎样哭诉?在哭诉什么? C、此时周恩来体会到了什么?是什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