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全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年级期中学情调研
语 文 试 题
卷I1. 名句填空。(8分)
(1)奇文共欣赏, 。(陶潜 《移居》)
▲ ,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3) ,有容乃大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4)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5)杜牧《赤壁》中的“ , ”以小见大,用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6)《湖南岳阳楼对联》概括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 ▲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
xuàn丽 ▲ 眼花liáo乱 ▲ 谆谆教导 ▲ 跻身 ▲
(2)“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一句中“徜徉”的意思是: ▲ 。(1分)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体育老师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
B.几十年过去了,国文老师讲课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
C.现在想来,美好的童年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
D.焦裕禄同志在原则问题上锱铢必较,丝毫不讲情面。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 在眼睛里。
(2)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 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
(3)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 着人类美好的情感和灿烂的智慧。
(4)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有时 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
A.凝聚 凝注 ?凝视 凝神 B.凝视? 凝注? 凝聚 凝神
C.凝聚? 凝神? 凝注? 凝视 D.凝注 凝神 凝聚 凝视
5.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分)
(1)我爱文学 学校开展了“小小文学手抄报”系列活动
【栏目设计】晓华根据老师要求,编辑了一份《萌芽报》(右图),围绕名家、名著、读者、编者设计了四个栏目,已经完成了其中两个,请你补出另外两个栏目名称,要求栏目名称对称工整。(2分)
栏目1: 栏目2:名著赏读栏目3: 栏目4:编辑推荐
【病句修改】在学校手抄报评比中,《萌芽报》荣获一等奖。同学李阳发来一张贺卡,晓华发现主体内容部分有一处语法毛病,一处用词不当,请你仿照示例,用换用号加以修改。(2分)
示例:
主体内容:
(2)走进图书馆
初一(3)班举行了“走进北大图书馆”活动【抒发感受】一位同学在参观图书馆以后,引用。
①这两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2分)
▲
②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4分)
A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第一段中画线句子包含的丰富情感。(2分)
▲
B.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
【借阅图书】小明和图书馆王老师之间有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语境补全对话。(2分)
(图书馆。王老师递给小明一本《繁星·春水》)
王老师 (微笑着)
小 明 (摇摇头)
王老师 (抱歉地)不好意思,我没听清楚,我这就给你去换。
(一会儿,王老师拿来《汤姆·索亚历险记》)
小 明 (微笑着接过书)谢谢王老师。
(一)诗歌赏析。(5分)
6.这两首诗表达的意境和感情有相似之处。《除夜作》首句作者用“寒”“独”两字,营造出怎样的意境??(2分)
▲
7.请从炼字或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处。(3分)
▲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13分)
【乙】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①之者,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③矣!予助苗长矣。”其子往视之,苗则槁④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①揠(yà):拔 。②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③病:劳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