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爱因斯坦带给大学生的思考.docx

发布:2017-01-23约9.12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爱因斯坦带给大学生的思考 专业:经济统计学一舟郝睿陈岚谢鸣晓王恒立目录独特的成长经历成就独一无二的他1一、家庭氛围为爱因斯坦插上科学的翅膀1二、爱因斯坦在少年形成完整的科学世界观3三、敢于挑战他人眼中的“权威”4相对论的建立过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6启示一 相对论思想的基础:对世界的好奇和对知识的质疑6启示二 相对论得出的前提:能涵盖旧理论的新理论,才是革命性的7启示三 相对论提出的条件:在科学研究中坚持唯物主义9启示四 相对论提出的基础:善于把逻辑思维同直觉、想象紧密结合起来10结语11摘要:提起爱因斯坦,人们更多的是想到他造福全人类的发明创作和他建立的高深物理理论。爱因斯坦及他的“相对论”对当今的大学生肯定不再陌生。但如果再深入研究,人们同样会惊讶地发现,他自己本身便已是一本高深莫测的书,必须要仔细研读,才能品味的出他那永不褪色的个人魅力。独特的成长经历成就独一无二的他一、家庭氛围为爱因斯坦插上科学的翅膀充满自由,平等和开明的家庭氛围给从小极端喜欢孤独,幻想和思考的爱因斯坦插上了在科学界遨游的翅膀。爱因斯坦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庭 ,父亲是个性情快活的小实业家,母亲是一个宫廷商人的女儿。从小双亲对爱因斯坦的教育就是遵循孩子的意愿,从来不用世俗的框架去约束他的行为,这样的家庭生活背景也是造就爱因斯坦成为科学巨人的重要因素之一。乐观开明的父亲,还有从不抱怨生活艰苦的母亲,因而家里常常充满了欢乐。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成绩并不好,但是双亲却觉得“喂,不用那么担心。儿子现在只是对学校的规矩和机械性地灌输知识的方式不能理解。再长大些,明白社会上的事以后,就一定能应付自如了。 ”“ 是啊,我们现在怎么着急、上火也白搭。这个周末你有什么打算? ”“全家一起去郊游吧。虽然我也有一些工作急着要做,但放松一下也很重要。再说,孩子们也早就盼着了。”对于当时学业一塌糊涂的的爱因斯坦来说,父母不但没有用世俗的教育方式——常识的框框去压制他,反而鼓励爱因斯坦去发掘未知的新奇的世界。爱因斯坦五岁时,父亲给了他一个指南针,夸张点说,这个指南针决定了他的一生,他曾在自传中描述道:“针以那种固定的方式摆动,是与日常事物的规律不吻合的,它一定是属于某个无意识的概念的世界的,这一经验给我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我至今仍能记忆犹新。”爱因斯坦通过一个指南针就能思考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与人力和人类社会的规则完全无关的伟大力量,父母的作用就是不但没有给他带去任何消极的影响,反而给了孩子一个发现科学的契机。孩子的才能并不是从小就能被发现,父母能做的就是不要把孩子的才能扼杀在摇篮里,但是遗憾的是,现在的父母又有多少能做到这一步呢?宽松自由的环境培养了他独立的个性。爱因斯坦走的不是一条循规蹈矩之路,他学习的 动力完全发自内心的需求。对于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来说,缺少的就是独立地思索。思索自然之本性,是人类的“自觉需求”。爱因斯坦曾在《自述》中说 , 一个人的求知欲除了需要鼓励之外 ,首先需要自由——没有自由它将不可避免地会夭折 。尽管遭遇两次退学, 但从小到大他都在父母的关怀和自己的坚持下,“自由自在地生活, 安排自己去学习那些适合于我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这种自由的学习方式, 与我们从小的所接受应试教育正好相反也许我们可以向他学习,给自己自由思考的空间,让自己的独立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始终沿着自己的目标向前。二、爱因斯坦在少年形成完整的科学世界观人们常说,爱因斯坦是叛逆者和创造者,爱斯坦也称自己是流浪汉和离经叛道的怪人。但是他的叛逆和创造力都是来源于他从小就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爱问问什么,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爱因斯坦是一位世界公认的天才人物,但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与普通同龄的孩子相比 , 不仅没有什么特别的聪明之处, 而且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当时的一些同龄的孩子们。爱因斯坦3岁时还不会说话。后来总算能说话了,却像一个小老头似的,从不喜欢玩耍。他特别讨厌活动身体,总是一个人呆坐着。偶尔兴致上来玩儿一会,也只是和比自己小2岁的妹妹玩儿。他一个朋友也没有。后来,他上了小学以后,他仍然没改少言寡语、行动迟钝、懒惰的坏毛病。学习成绩也不太好,尤其是背诵最差。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叫起来回答问题时,就像一尊石像似地呆立着 , 一言不发。在中学阶段,爱因斯坦除了数学成绩出类拔萃外,其他各种成绩平平。爱因斯坦的记忆力较差,凡是对记忆有特殊要求的功课,成绩都不大好。可是,他会向老师提出一些稀奇古怪、无法解答的问题,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他却并不在意。“你呆在这里损害了全班学生对我尊敬,”他第七年级的老师约瑟夫狄根哈特博士愤怒地说。狄根哈特还曾断言:爱因斯坦“有这种性格缺陷永远不会有出息”,然而,这一性格缺陷成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