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2025年八年级教学诊断测试生物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B.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
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
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草原上的草每年都会经历生长和枯萎的过程,草的生长和
枯萎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发育,包含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中莲叶的生长以及鱼在水中游动嬉戏,包含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鸟属于生物,其鸣叫属于生物的生命活动,包含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
意。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述的是月光照在床前,诗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整个描述的是自然景象
中的月光和霜,没有涉及任何生物的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2.科研人员利用红外触发相机经长期的野外观测,收集了东北豹在我国长白山脉北部地区的数量、性别及
其生活习性等大量的相关信息。科研人员主要运用的生物学探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等。
【详解】A.科研人员利用红外触发相机在野外观测东北豹,这是在自然状态下,借助相机这一辅助工具对
东北豹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符合观察法的特点,A正确。
第1页/共30页
B.实验法需要对研究对象施加一定的实验变量,控制其他条件进行实验操作,本题中科研人员并没有对东
北豹进行实验操作,只是在自然环境下观察,所以不属于实验法,B错误。
C.测量法主要是用标准化量表等工具测量心理品质等,与本题科研人员收集东北豹数量、性别及生活习性
等信息的方式不符,所以不属于测量法,C错误。
D.调查法一般是全面或抽样收集研究对象多方面情况的材料,通常涉及更广泛的数据收集方式,如问卷调
查、访谈等多种形式结合。本题主要是通过野外观测收集信息,更符合观察法,不属于典型的调查法,D
错误。
故选A。
3.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乙是低倍镜下所观察到的物像。欲将乙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
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B.若目镜仍选择镜头①,可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C.换成高倍物镜后,需转动遮光器将光圈调小,或将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D.低倍镜换高倍镜观察时,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C
【解析】
【分析】1.图甲中:①是低倍目镜,②是高倍目镜,③是高倍物镜,④是低倍物镜。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详解】A.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
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A正确。
B.目镜没有螺纹,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物镜上有螺纹,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
题图中①是低倍目镜、②是高倍目镜,③是高倍物镜、④是低倍物镜。可见,若目镜仍选择镜头①,可将
物镜换成镜头③(高倍物镜),以实现放大观察,B正确。
C.换成高倍物镜后,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会变暗。此时应该通过转动遮光器将光圈调大(以增加光线进入
第2页/共30页
显微镜的量)或将反光镜调成凹面镜(以增强光线的反射和聚焦效果),而不是将光圈调小或将反光镜调成
平面镜,C错误。
D.低倍镜换高倍镜观察时,由于高倍镜的焦距较短,直接使用粗准焦螺旋进行大幅度调节可能会导致物像
迅速远离焦点而无法找到清晰的视野。因此应该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以找到清晰的物像,D正确。
故选C。
4.图一是某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部分操作示意图,图二是他看到物像,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图一正确的操作步骤为d→c→a→b
B.若步骤a操作不当,会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C.步骤b和步骤d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稀碘液
D.图二中的细胞结构比口腔上皮细胞多了细胞壁和液泡
【答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