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一般检查.pptx
耳鼻喉科一般检查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耳部检查
2.鼻部检查
3.咽喉部检查
4.耳鼻喉科常见症状
5.耳鼻喉科常用检查方法
6.耳鼻喉科常见疾病
7.耳鼻喉科治疗原则
01耳部检查
外耳检查外耳形态包括耳郭、耳垂、耳轮等外耳的形态观察,耳郭大小和形态异常,如招风耳、杯状耳等,耳垂的厚度和形态,以及耳轮的连续性和形态变化。正常耳郭长度约50-60mm,耳垂厚度约5-10mm。外耳道检查外耳道内壁色泽、分泌物、狭窄或闭锁等,如外耳道炎引起的红肿和分泌物,外耳道狭窄可能影响听力,严重者甚至导致外耳道闭锁,影响听力发展。听力评估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听力功能,包括纯音听力测试、声导抗测试等,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例如,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发现约3%的听力损失,早期发现对听力康复至关重要。
中耳检查鼓膜观察仔细检查鼓膜的颜色、光泽、厚度、活动度等,注意是否有穿孔、炎症、积液等。正常鼓膜呈淡黄色,活动度良好。儿童鼓膜较薄,可能更容易出现异常。中耳气压通过声导抗测试评估中耳气压是否平衡,如气压异常可能导致耳闷、耳痛等症状。成人正常中耳气压应为100-200daPa,儿童可稍高。听骨链活动通过听骨链活动度测试判断听骨链的功能状态,如听骨链固定可能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听骨链活动度测试通常使用耳镜进行检查,正常活动度应为3-5mm。
内耳检查前庭功能通过平衡功能测试评估前庭系统是否正常,如眼震电图(ENG)检查可发现前庭功能异常。正常情况下,前庭系统对头部位置变化的反应应在0.5秒内完成。听力评估通过纯音听力测试评估内耳听力功能,包括高频、中频和低频听力。正常听力范围在0-2000Hz,若在此范围内出现听力下降,可能提示内耳病变。内耳影像学使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内耳结构如耳蜗、半规管和前庭等是否正常。例如,MRI可清晰显示内耳骨性结构,对诊断内耳疾病有重要价值。
02鼻部检查
鼻腔检查鼻黏膜观察仔细观察鼻黏膜的色泽、肿胀程度、分泌物性质等,如急性鼻炎时鼻黏膜可呈鲜红色、肿胀,并有脓性分泌物。正常鼻黏膜应为粉红色,光滑无肿胀。鼻腔结构检查鼻腔内结构如鼻中隔、鼻甲等,注意有无偏曲、肥大等问题。正常鼻中隔应居中,若偏曲严重可能影响呼吸。鼻甲大小通常与鼻腔容积有关,过度肥大可能引起鼻塞。鼻腔通畅度评估鼻腔通气情况,如鼻塞程度、有无鼻涕等。正常情况下,鼻腔通畅,呼吸阻力低。慢性鼻炎可能导致持续性鼻塞,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
鼻窦检查鼻窦开口检查鼻窦开口是否通畅,如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的开口位置,观察有无阻塞。正常情况下,鼻窦开口应无阻塞,如有阻塞可能导致鼻窦炎。鼻窦黏膜观察鼻窦黏膜的色泽、肿胀情况,注意有无炎症、出血等。正常鼻窦黏膜应为淡红色,光滑。鼻窦炎时,黏膜可能呈红色、肿胀,并有脓性分泌物。鼻窦影像学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鼻窦内部结构,如骨壁、窦腔大小、有无占位性病变等。正常鼻窦壁光滑,窦腔大小适中。影像学检查对诊断鼻窦疾病有重要价值。
鼻咽部检查鼻咽部形态观察鼻咽部黏膜的色泽、形态,注意有无肿胀、溃疡、新生物等。正常鼻咽部黏膜光滑,呈淡红色。异常情况如肿胀可能导致鼻塞,溃疡可能提示感染。咽后壁检查检查咽后壁有无脓性分泌物、肿物或异常隆起。正常咽后壁平坦,无分泌物。若发现异常,可能提示慢性扁桃体炎、鼻咽炎等疾病。鼻咽部触诊通过鼻咽镜或手指触诊检查鼻咽部,评估有无触痛、肿块等。正常情况下,鼻咽部触诊无明显异常。若有肿块,需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肿瘤等病变。
03咽喉部检查
口咽部检查软腭检查观察软腭的色泽、活动度,注意有无肿胀、溃疡或新生物。正常软腭活动时上下移动,若活动受限可能提示软腭麻痹。软腭长度约5-6cm。扁桃体评估检查扁桃体的大小、色泽和表面状况,注意有无炎症、脓肿或肿瘤。正常扁桃体呈淡红色,表面光滑。扁桃体肥大可能影响吞咽和呼吸。咽后壁情况观察咽后壁的黏膜色泽、光滑度,注意有无溃疡、出血或肿物。正常咽后壁黏膜应为粉红色,光滑。异常情况可能提示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喉部检查声带观察检查声带的外观、色泽、运动情况,注意有无充血、肿胀、溃疡或新生物。正常声带呈粉红色,表面光滑,运动灵活。声带长度约为5-8mm。喉部结构评估喉部结构如会厌、声门下区等,注意有无畸形、狭窄或肿瘤。正常会厌活动时能自由开闭,声门下区应无异常分泌物。呼吸音检查听诊喉部呼吸音,注意有无粗糙、哨音等异常。正常喉部呼吸音清晰,无杂音。若出现异常呼吸音,可能提示喉炎、喉水肿等疾病。
扁桃体检查扁桃体大小评估扁桃体的大小,分为Ⅰ度至Ⅳ度,以扁桃体超过咽峡部边缘为Ⅳ度。正常扁桃体Ⅰ度,不超过咽峡部。过度肥大可能导致吞咽困难。扁桃体色泽观察扁桃体的色泽,正常扁桃体呈淡红色,表面光滑。若扁桃体发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可能提示扁桃体炎。扁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