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一天的气温 (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青岛版).docx
3.11一天的气温(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青岛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有趣的话题——一天的气温。这是我们四年级科学上册《青岛版》中的一课,叫做《3.11一天的气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气温探索之旅吧!?????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
-重点一:气温的概念与测量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让学生理解气温是描述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重点二:气温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一天中气温的变化,理解气温受时间、季节、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重点三:气温记录与图表制作。教授学生如何记录气温数据,并制作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教学难点
-识别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便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难点一:气温变化的连续性与间断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气温变化的连续性,需要通过实际观察和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难点二:气温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学生在记录气温时可能会出现误差,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提高记录的准确性。
-难点三:气温变化曲线图的解读。学生可能对曲线图的解读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解读曲线图的方法。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际操作,首先通过生动的讲解引入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让学生对气温有初步的认识。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记录一天中的气温变化,通过交流分享,共同探讨气温变化的规律。
3.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体验气温测量的过程,加深对气温概念的理解。
4.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气温变化的图表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温的变化趋势。
5.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气象员,模拟预报气温,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气候变化对生活影响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关注。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气温是什么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互动讨论**: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气温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气温的概念**:介绍气温的定义,解释气温是如何用温度计测量的。
2.**气温的变化规律**:通过展示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气温数据,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3.**气温的测量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让学生尝试测量教室内的气温。
4.**气温记录与图表制作**:讲解如何记录气温数据,并现场制作气温变化曲线图。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温度计,在教室外不同位置测量气温,并记录数据。
2.**数据分析**:每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
3.**曲线图绘制**:每组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解释图表。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提问:“你们认为气温为什么会变化?”、“如何判断气温是升高还是降低?”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气象员,模拟预报气温,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小组讨论**:讨论气温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穿衣、出行等。
3.**分享经验**: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观察和感受气温变化。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变化规律。
2.**拓展**:提出问题:“如果气温持续升高,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鼓励学生课后思考。
**七、作业布置(3分钟**)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的气温变化,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2.**作业要求**:强调作业要真实记录,图表要清晰易懂。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技巧。他们能够识别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并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简单的气温测量。
2.**数据分析能力**:学生在参与气温数据记录和曲线图绘制的过程中,提高了数据分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