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教你另一种复习方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参考示例: 1.得分:2分 依据:河:黄河,不是运河。扣1分。 译文:黄河在孙家集一带决口,运河从夏镇到南阳两边的河堤都被冲垮,李清时督促修缮。 2.得分:2分 依据:积葑:积聚的芜菁。奇:多,余。二者未翻译恰当。 译文: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积聚的芜菁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修成了两边的堤坝。 3.得分:1分 依据:旧制,以前的做法,未翻译。浅涩,水浅且阻塞。阻塞之意未翻译出来。 译文: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得少,向北流得多,后来却与之相反(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浅而阻塞,船不能通过。 (二)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曾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节选自《宋史·王曾传》,有删改)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4分) 现场答案: 得分: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3分) 现场答案: 得分: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3分) 现场答案: 得分: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1.得分:2分 依据:甚:很,十分,慢:傲慢。扣2分。 译文:因为以前十分想念爱卿,所以来不及穿戴朝服见你,爱卿不要以为我是傲慢了。 2.得分:2分 依据:第:只是。未翻译。扣1分。 译文:汴河决口,却没有奏书报上来,(看来这)只是民间的传言罢了,不值得忧虑。 3.得分:2分 依据:生祠之:为他立生祠而供奉他。扣1分。 译文:老百姓对他的施政很满意,为他画像并为他立生祠供奉他。 (二)我来阅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给现场答案判分并写出得分依据。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现场答案: 得分: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4分) 现场答案: 得分: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1.得分:2分 依据:未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远行征人的思乡怀人之情。上片直接写征人远行,离愁如春水不断。下片写征人怀人,想念家中人是如何思念自己,从而加深了思乡怀人之愁。 2.得分:2分 依据:诗句1分,手法1分,具体效果未做分析。得2分。 答案:“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征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如迢迢不断的春水,无穷无尽。 (三)我来阅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抚摸乡村 韩卫贤 沿着一片南瓜或牵牛花的走向,很容易触痛乡村浅显的心事。一页柴扉,一段炊烟,一记清秀的鸟鸣,一波暗绿的凉意……抚摸乡村我时常滑落于时光的臂膀,被童谣的唢呐和游戏簇拥着,缠绵着。记忆是一个繁体的汉字,抹掉一层斑驳的灰尘,闪现的是原汁原味的光芒,盘根错节,却淋漓尽致。童年的乡村是抒情的,大段大段的情节被我们剪裁成梦的衣裳。在我奔忙的思绪里,古远的乡村更接近于乡村的本意,更具有纯粹的具象。她是那样的透明,像一支夏天的冰棒,一点点热情就能将她溶化;她又是那样的清纯,像处子柔嫩的肌肤,哪怕是轻巧地碰她,都会叫人过而不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