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大纲.docx
《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173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
学分:3
考试类型:?考试□考查
适用对象:法学专业
□是?否同意作为其他专业学生选修的专业拓展课
先修课程:民商法、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公法
一、教学目标
《国际经济法》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系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随着法律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因其“国际性”的特点,在法学本科生的教学地位越来越突出。本课程结合北京市的国际市场对复合性、应用性人才的要求,以及我校对法学人才定位于实务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设计。
目标1: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开放与法治意识。
目标2:使学生在熟悉国际经济法的基本规则基础上,学会运用其法学原理和法律解释、推理、论证等方法,正确地解释和适用有关法律制度与规则,培养和提高处理国际经济法律事务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一)教学内容
《国际经济法》主要讲授国际经济法的核心问题,包括:§1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2国际货物买卖法、§3国际贸易管理与世界贸易组织法、§4国际投资法、§5国际金融法、§6国际税法、§7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
为使学生具备毕业所要求的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教学中注重使学生系统掌握《国际经济法》的法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经济法律规则,了解国际经济法学科发展前沿,形成完整的国际经济法律专业知识体系,其中精讲或重点讲授的内容包括:§2.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2.2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法、§2.3国际贸易支付法、§3.1国际货物贸易管理法、§4.2国际投资的国内法制、§4.3促进与保护投资的国际法制、§5.2国际银行法、§6.1税收管辖权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6.2防止国际逃税与避税、§7.2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解决机制、§7.3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对重点内容及其难点在教学中采取举例说明、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模拟教学等方式,使学生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理解、掌握知识难点。
粗讲或选讲的内容包括:§1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3.2国际服务贸易管理法、§3.3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与技术贸易管理法、§4.1国际投资的法律形式、§5.1资本输入国的法律制度、§4.3.1资本输出国对海外投资的鼓励与管理、§4.5国际货币法、§5.3国际证券法、§7.1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使学生具备毕业所要求的良好的法学专业技能以及较好的外语知识与应用能力,形成严谨的法学思维,具有良好的法律实务技能,能够撰写法律文书和法学论文,可以进行良好的表达、沟通与合作。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下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是,系统讲授。涉及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内容,以系统讲授为主。二是,课堂讨论。对具有一定难点、前沿理论问题,组织课堂讨论,检验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案例教学。涉及基本规则、基本原理内容的,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或演绎规则、原理。四是,模拟教学。针对实务性很强又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设计模拟情景,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五是,双语教学。在每章为学生提供难度适中、切合主题的英文原版材料,介绍国外的学术观点或实践做法,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外语知识应用到专业领域,培养和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开拓国际视野。???
(三)实践教学环节
为使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即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具备发现、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初步能力,具有适应法治建设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中结合§2国际货物买卖法、§6.1国际货物贸易管理法、§6国际税法、§7.3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所讲授的内容,要求学生就教师提供的真实案例及相关资料,模拟庭审和模拟合同谈判。
(四)课后作业以及自学的要求
要求学生须完成每章课后作业,且对粗讲或选讲的内容依指定参考书目自学。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序号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
其他
合计
1
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
3
2
国际货物买卖法
15
2
3
国际贸易管理与世界贸易组织法
68
2
4
国际投资法
4
5
国际金融法
4
6
国际税法
6
2
7
国际经济贸易争端解决
2
2
合计
40
8
48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
1.国际经济法的概念
2.国际经济法的特征及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第二节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1.自然人与法人
2.国家与单独关税区
3.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
第三节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1.国内法渊源
2.国际法与渊源
第四节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2.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