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练习17氮及其化合物含解析.doc
PAGE
7-
氮及其化合物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N2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爱护气
B.NO、NO2均为大气污染气体,在大气中可稳定存在
C.可用浓盐酸检测输送NH3的管道是否发生泄漏
D.HNO3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铜、银等不活泼金属
B解析:N2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断裂三键须要较高能量,因此N2化学性质稳定,通常状况下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所以可作爱护气,故A正确;NO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在大气中不能稳定存在,但NO、NO2均能形成酸雨,是污染性气体,故B错误;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能与NH3反应生成氯化铵,有白烟生成,现象明显,可用于检测输送NH3的管道是否发生泄漏,故C正确;HNO3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除Pt、Au外的大多数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可溶解铜、银等不活泼金属,故D正确。
2.(2024·广州模拟)依据如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推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是N2O5
B.可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
C.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
D.从原理上看,NH3可与NO2反应实现NH3→N2的转化
B解析:NO遇空气中的氧气被氧化为NO2,不行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故B错误。
3.(2024·北京模拟)用所给试剂与图示装置能够制取相应气体的是(夹持仪器略)()
选项
A
B
C
D
X中试剂
稀硝酸
浓盐酸
浓硫酸
浓氨水
Y中试剂
Cu
MnO2
Cu
CaO
气体
NO
Cl2
SO2
NH3
A解析:稀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气体,NO难溶于水,可采纳排水法收集,A项正确;MnO2与浓盐酸在常温下不发生反应,且Cl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项错误;常温下,浓硫酸与Cu不发生反应,且SO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项错误;浓氨水滴到CaO中产生NH3,但NH3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项错误。
4.科学家预料,氨有望取代氢能,成为重要的新一代绿色能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eq\o(=====,\s\up8(催化剂),\s\do7(△))4NO+6H2O
B.液氨可以作为溶剂运用,而氢的沸点极低,不易液化
C.氨气比空气轻,标准状况下密度约为0.76g·L-1
D.氨气与氢气相比,优点在于氨气不简单发生爆炸,运用时更平安
A解析:该反应中有污染性气体NO产生,故不符合清洁能源的要求,A错误;液氨可作为溶剂运用,而氢的沸点极低(-250℃),不易液化,B正确;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ρ标=eq\f(M,Vm)=eq\f(17g/mol,22.4L/mol)≈0.76g·L-1,氨气比空气轻,C正确;氨气与氢气相比,可在纯氧中燃烧,优点在于氨气不简单发生爆炸,运用时更平安,D正确。
5.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
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
C.NH3和NO2在肯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水解
C解析:A项,NaHCO3不是化肥;B项,Na2CO3受热不易分解;D项,NaCl不水解。
6.现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试验中的压强改变来相识喷泉试验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取氨气时烧瓶中的固体常用CaO或CaCl2
B.将潮湿的蓝色石蕊试纸置于瓶口c,试纸变红,说明NH3已经集满
C.关闭a,用单孔塞(插有吸入水的胶头滴管)塞紧瓶口c,打开b,完成喷泉试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压强改变曲线如图2,则E点时喷泉最猛烈
D.工业上若出现液氨泄漏,喷稀盐酸比喷洒NaHCO3溶液处理效果好
D解析:CaO能与水反应,使c(OH-)增大,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NH3的逸出,而CaCl2为中性的盐,能够溶于水,热量改变很小,与水不反应,对氨气的逸出没有作用,A项错误;NH3和H2O反应生成NH3·H2O,NH3·H2O电离出OH-而导致氨水呈碱性,检验三颈瓶集满NH3的方法是将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c,试纸变蓝色,证明NH3已集满,B项错误;三颈瓶内气体与外界大气压强之差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快,C点瓶内压强最小,外界大气压强不变,所以C点外界大气压强和三颈瓶内压强差最大,则C点时喷泉最猛烈,C项错误;盐酸显酸性,NaHCO3溶液显碱性,氨水显碱性,NH3在酸性溶液中的汲取效率高于在碱性溶液中的汲取效率,D项正确。
7.(2024·南宁模拟)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