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docx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9月15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法律意识: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法治观念,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公民素养: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学会尊重他人权利,遵守社会公德。
3.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4.思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六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接触过法律相关的知识,如法律的定义、法律的特征等。他们对基本的法律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实际案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六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道德问题开始产生兴趣,他们具备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风格上,学生中既有喜欢通过讨论和互动学习的学生,也有偏好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学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复杂案例的解读能力不足,难以把握案件的细节和关键信息;二是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三是部分学生可能对法律有误解,认为法律过于严格或过于宽松,难以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案例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法律素养。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法律基础知识,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原告或被告等角色,体验法律程序,增强法律意识。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法律知识,结合动画、图片等视觉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4.安排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案例的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角色: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
2.学生角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3.具体内容: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运用法律知识的情况?比如,你们有没有看到过不公平的事情发生?你们又是怎么想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章节,让我们一起探讨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新课导入
1.老师角色:讲解新课导入的背景和目的。
2.学生角色:认真听讲,理解新课导入的意义。
3.具体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法律是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们将了解到法律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新课教授
1.法律概念讲解
1.1老师角色:讲解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1.2学生角色: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1.3具体内容:同学们,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用以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规范性等特征。法律的作用主要有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
2.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1老师角色: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2学生角色: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3具体内容: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小明在放学路上捡到了一部手机,他不知道手机的主人是谁,这时他应该如何处理?请大家讨论一下。
3.法律意识培养
3.1老师角色: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律意识。
3.2学生角色:认真思考,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3.3具体内容:同学们,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四、课堂练习
1.老师角色:布置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角色:认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具体内容:同学们,下面是一道课堂练习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五、总结与拓展
1.老师角色: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学生角色:回顾所学知识,积极参与拓展讨论。
3.具体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大家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下面我们来拓展一下,讨论一下如何加强法治教育,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