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

发布:2018-02-27约6.15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 长虹桥下 行舟绿水 ——王江泾镇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 周欢琴 学院 人文学院 班级 中本054班 学号 时间 2006.8.1-8.15 长虹桥下 行舟绿水 ——王江泾镇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 人文学院中本054班 周欢琴 【内容摘要】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环境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实践与调查,本文试图通过对该论题的初步探讨,以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涵义。 【关键字】建设新农村 农业新格局 水污染 和谐社会 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以来,王江泾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织造名镇、商贸重镇、旅游新镇的建设目标,落实措施、加快发展,今年上半年全镇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 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1-6月份实现财政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76%;报表企业完成产值27.4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销售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17%;创利税1.8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出口交货值29592万元,同比增长28%,其中自营出口交货值27846万元,同比增长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2亿元, 同比增长46.9%,其中工业性投入5.81亿元,同比增长59.7%。 扎实推进项目投入。今年以来,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业性项目开工50个,其中投入超1000万元以上项目有13个。列入区级项目库管理的有28个,其中工业生产性项目23个,已开工16个。基础设施项目2个,已开工1个。三产建设项目3个,已开工1个。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把完善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切实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妥善处理以村为单位承包土地和跨组承包土地的难题。努力做优晚稻,良种播种面积达95%。围绕“提质增效,打造特色品牌”,探讨了王江泾镇水产品未来发展的思路。加快生态林建设,已营造生态林540亩,村庄绿化1623亩,完成了区政府责任书下达给该镇2050亩的绿化任务。 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按照“完善规划,优化布局,拓宽空间,营造亮点”的总体要求,加强了项目服务工作,确保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度。中虹大桥项目已于2006年6月18日正式开工;丝绸商贸中心项目一期用地上的拆迁工作已全部完成,总体设计已通过论证。莲泗荡风景区转制工作已经开始。 稳步推进和谐建设。强化了农村环境建设,在完成市重点整治镇各项任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村庄整治长效管理,在红典村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工作,在民主村开展了散户喷水织机的废水治理试点工作,积极实施喷水织机废水全面治理工作。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养老保险面,调整、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对困难群众做到了应保尽保。今年上半年,共发放低保金508872元。培训农民218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91人。开展了“基层基础年”活动,创建村级综治站26家,综治进企业8家,打击处理吸贩毒人员20余人,处罚拘留赌博人员30余人,处理劳资纠纷36起,涉及金额40余万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兑现了2005年计划生育奖励费273180元。对全镇6315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妇科常见病的普查普治工作。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完成了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12个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室)开辟了“长虹清风”学习专栏。完善了村干部队伍保障激励措施,出台了老党员生活补助政策。 在省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05年浙江最发达100名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报告》中,王江泾镇以“秀洲区唯一”的身份,跻身2005年浙江最发达100名乡(镇),名列第80位。2005年,王江泾镇实现生产总值20.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1亿元,财政收入1.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38元。 ? 特色农业新格局 王江泾镇被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授予“青鱼之乡”,近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引导农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镇基本形成了水产养殖、水生作物、花卉苗木、瓜果蔬菜和优质稻五大农业支柱,建成了三大商品鱼基地。到目前为止,全镇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6万亩,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面积1.2万亩,南美白对虾、甲鱼、鳜鱼养殖面积达3000亩,青鱼养殖面积达1.2万亩,菱藕生产面积3500亩,花卉苗木生产基地3000亩,蔬菜基地880亩,优质稻生产面积8万亩。? 与此同时,一批有王江泾特色的农业品牌享誉省内外,“嘉荷池青”青鱼干和“天然荡”鳖在市农博会上双双被评为市名牌产品,“嘉荷池青”青鱼干还在省渔博会上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