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囊性与肿块影像学 .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纵隔囊性肿块影像学Imaging of Cystic Masses of the Mediastinum Radiographics. 2002;22:S79-S93 纵隔囊性肿块 定义:边缘清晰、内衬上皮、含液体的肿块 比例:占纵隔肿瘤的15%-20% 种类:支气管囊肿、食管重复囊肿、心包囊肿、神经肠源性囊肿、脊膜囊肿、胸腺囊肿、囊性畸胎瘤和淋巴管囊肿 特征性影像表现 良性先天性囊肿vs其它囊性病变 边缘清晰度 囊壁厚度 囊内分隔 实质性成份 脂肪 钙化 周围结构浸润 良性囊肿胸片表现 征象:中心位于纵隔,边缘清晰,圆形或卵圆形高密度影 作用:特殊的位置可提示诊断,并指导进一步影像检查 良性囊肿的CT特征 征象: 边缘光滑、清晰的圆形或管状肿块,壁薄常能强化 内为水样密度(0-20HU),密度均匀 囊内容物不强化 不浸润周围结构 诊断条件:显示大多数或全部上述征象 注意:内容物为非浆液的囊肿可为高密度,在不能增强的病例,易误诊为实质性病变 良性囊肿MRI表现 征象:含浆液囊肿为长T1、T2,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即使在非浆液性囊肿,T2WI上仍为高信号 同位素 I131探测纵隔囊性肿块的甲状腺组织有帮助 T99探测纵隔囊性肿块的甲状旁腺组织有帮助 Ga67在坏死性囊性恶性肿瘤中吸收增加,如淋巴瘤或转移瘤 超声 作用:在评价邻近胸膜表面或心膈角的囊性肿块有帮助 征象:薄壁,无回声肿块 囊性病变 支气管囊肿 来源:胚胎期腹侧气管支气管树分枝或芽异常 病理:内衬假复层柱状呼吸上皮、平滑肌和粘液腺组织,内含清彻的浆液或稠厚的粘液 支气管囊肿 部位:可发生在纵隔的任何部位,但大多在中后纵隔气管隆突附近,少数在肺实质、胸膜或横膈 并发畸形:少见,肺隔离症、肺叶气肿 临床表现:大多无症状,少数因压迫邻近结构产生症状,如胸痛、咳嗽、气促、发热和脓痰。可因出血或感染而突然增大 支气管囊肿(胸片) 边缘清晰等密度肿块,位于隆突下,稍向右肺门突出 支气管囊肿(CT) 单个、光滑、圆或卵圆形肿块,壁微细,密度均匀。 CT值因囊液性质而异,可水样到软组织密度。在粘液囊肿中,由于蛋白或钙盐含量高,CT值可>100HU 囊内气体不常见,往往提示继发感染,与气管支气管相通 钙化偶见于囊壁或囊内 支气管囊肿(CT) 支气管囊肿(MRI) T2WI呈高信号,T1WI因囊内容物、蛋白含量、出血或粘液物质不同而异 食管重复囊肿 来源:属前肠囊肿,支气管源性或神经肠源性,不常见 多数无症状,但可引起呑咽困难、胸痛或其它压迫症状 多在婴儿或儿童期发现,常位于食管附近或壁内 囊肿内的异位胃粘膜可引起出血和穿孔或感染 食管重复囊肿 呑钡造影:食管外在或壁内压迫 食管重复囊肿(CT、MRI) 与支气管囊肿相同 可能壁较厚,更紧贴食管 心包囊肿 原因:体腔形成异常 病理:囊壁由结缔组织和单层间皮细胞组成,内含清彻液体。与心包相连,但很少与之相通 位置:常位于前心膈角,特别是右侧。但也可位于主肺动脉近端的心包隐窝。偶尔有蒂 症状:多数无症状 心包囊肿(胸片) 征象:心膈角边缘清晰、圆形或卵圆形肿块 心包囊肿(B超) 征象:囊状特性的病灶 心包囊肿(CT、MRI) 征象:与纵隔内其它先天性囊肿相似 脊膜膨出 原因:为硬脊膜通过椎间孔或缺损的椎体异常疝出。常与神经纤维瘤病有关。大多数在成年期被发现 脊膜膨出(胸片) 征象: 边缘清晰圆形、光滑或分叶状椎旁肿块 脊髓碘水造影可见脊膜膨出被造影剂充盈 脊膜膨出(CT) 征象: 边缘清晰、均匀低密度椎旁肿块 椎间孔扩大或脊椎、肋骨畸形,侧弯 胸腺囊肿 发生率:不常见,占纵隔肿块的1% 原因:可先天性或获得性 先天性少见,由胸腺咽喉导管未闭所致。近50%在20岁前偶然发现 获得性可发生于Hodgkin病放疗后、与胸腺肿瘤或胸部手术有关 病灶可单房或多房。多房常由于感染,多见于无症状的男性。大的多发胸腺囊肿见于近1%HIV感染的儿童 胸腺囊肿(胸片、CT) 胸片征象:与其它不分叶的胸腺肿块无法鉴别 CT征象: 单纯先天性胸腺囊肿常为边缘清晰水样密度肿块,壁菲薄难辨 多房胸腺囊肿可表现为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单个或多个囊状肿块,壁清晰可见 继发出血或感染,密度可增高,可误为实质性肿块 少数可见囊壁弧状钙化 胸腺囊肿(CT) 胸腺囊肿(MRI) 征象: 囊内典型表现为液性特点(T1WI低,T2WI高信号) 如继发出血或感染,则T1WI、T2WI均为高信号 成熟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肿) 来源:至少由三胚层中的二个胚层组成的分化良好的囊状肿瘤。上皮成份可以是皮肤、牙齿和头发;中胚层成份为骨、软骨和肌肉;内皮成份为支气管、和胃肠道上皮和胰腺组织 病理:囊变是典型的。囊壁常衬以高的、分泌粘液的上皮细胞,壁内为毛囊、皮脂腺、肌肉和其它组织,囊内为皮脂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