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囊性肿块的影像学.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颈部囊性肿块的影像学 颈部囊性肿块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影像学诊断首先依赖于正确的间隙或解剖位置的定位,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对颈部肿块的定性诊断日益提高,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提供诊断线索,而且对临床手术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颈部囊性肿块分类: ◆先天性囊肿: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囊性淋巴管瘤,皮样囊肿,喉气囊肿等。 ◆淋巴结病变 ◆腺体病变 ◆神经鞘瘤 ◆脓肿 获得性 主要依据:解剖位置(筋膜间隙) 次要依据: 年龄:先天性、获得性 信号或密度:明确是否为囊性 多发或单发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临床病史:感染、外伤、手术等1、脏层间隙2、颈动脉间隙3、颈后间隙4、椎旁间隙5、咽后间隙6、颈前间隙颈前间隙:鳃裂囊肿,大的囊肿可占据整个颈外侧区;脂肪瘤。颈动脉间隙:主要为淋巴结病变,以淋巴结转移瘤最常见,也可见神经源性肿瘤等。颈后间隙:囊性淋巴管瘤(淋巴水瘤)、鳃裂囊肿、脂肪瘤或肉瘤和淋巴结病变。常见的先天性囊性肿块(Congenital cystic masses):▼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 duct cysts)▼鳃裂囊肿( branchial cleft cysts)▼囊性淋巴管瘤(cystic hygromas)▼皮样囊肿和上皮样囊肿( dermoid and epidermoid cysts)▼胸腺和气管囊肿(thymic and bronchogenic cysts )▼喉气囊肿( laryngoceles) 常见先天性囊肿特征病变 发病高峰 常见解剖部位甲状舌管囊肿20岁 中线,舌骨上下 2cm内鳃裂囊肿第一鳃裂囊肿 中年 腮腺、外耳道第二鳃裂囊肿10~40岁 颌下间隙、颈血管外第三鳃裂囊肿10~40岁 左颈后三角第四鳃裂囊肿 任何年龄 起源于左侧梨状窝的窦道囊性淋巴管瘤2岁 颈后三角、口腔皮样囊肿10~30岁 口底喉气囊肿 成人 喉上方,外侧一、甲状舌管囊肿:★病因:甲状舌骨导管退化不全。★胚胎发育:第三周在舌底部形成的甲状腺始基在喉部前方沿中线向下移行致颈部,在气管前融合,其行径构成一条细长的导管,称为甲状舌骨导管,第五周时导管退化,形成实质性的纤维条束。★囊肿形成:胚胎发育过程中导管内上皮细胞未退化消失,则可在舌根至胸骨切迹间正中线的任何部位形成囊肿。甲状舌管囊肿:◆发病率:占颈部先天性病变70%。◆年龄: 50%病例20岁前发病。◆部位:80%位于舌骨和舌骨下,20%位于舌骨上,位于口底罕见; 75%中线,25%中线左旁。◆最常见的诱因:感染,抗炎治疗后可以复发。◆临床表现: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生长方式:向上生长,伴有舌突出。◆大小:0.5~6cm,多数为1.5~3cm。甲状舌管囊肿影象学表现:◆颈部中线囊性肿块,位于舌骨水平上下。◆ CT表现:光滑薄壁肿块,CT值10~18HU, 当蛋白含量高或伴有感染, CT值升高。偶见分隔,增强后壁可有环状强化。◆ MRI表现:大部分T1低信号,T2高信号,DWI低信号。薄壁,可强化。并发感染时可出现不规则厚壁,囊内信号可随成分改变。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囊肿舌骨和舌骨上水平中线囊性不强化肿块。T2加权呈现为高信号。 根据典型位置很容易诊断,CT密度和MRI的信号强度反映蛋白含量和与以往的感染有联系,囊内出现异常的肿块时应考虑并发癌肿。 文献报道发生癌变概率为0.7%,既可以是鳞状上皮,也可以是呼吸道柱状上皮。甲状舌管囊肿鳞状上皮化生恶变二、鳃裂囊肿★胚胎发育的早期,在头下部和颈侧方出现6对实质性的鳃弓,各个鳃弓逐步互相融合形成面下部和颈部的各个结构和器官后,鳃裂消失。★在发育过程中如果鳃裂没有完全失,有上皮组织残留就可以形成囊肿和瘘。第一鳃裂囊肿(或称腮腺淋巴上皮囊肿)★分二型:I型位于外耳道附近,也可位于腮腺或下颌角;II型与颌下腺有关或位于颈前三角。★年龄:20岁前发病。★临床表现:外耳道至下颌角反复发作脓肿和其它感染(窦道)瘘多于脓肿,对抗炎和外科引流效果不理想。可伴有面神经麻痹。★鉴别诊断:皮脂囊肿、腮腺肿瘤、血管瘤等。第一鳃裂囊肿:左侧腮腺上极水平见囊性肿块,与外耳道相通,与腮腺内囊肿相似。第二鳃裂囊肿:★年龄:见于任何年龄,20~40岁多见。★部位:沿胸锁乳突肌前上1/3。90%位于颈动脉鞘浅面,少数穿过颈动脉分叉至咽侧壁,需要与咽旁肿块鉴别。★形态:一般呈圆形,生长缓慢,感染后可突然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