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2002年两地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8%,实现出口占全国的63%,完成投资占全国的23.9%,实现消费占全国的26.7%。经济总量:长三角比珠三角对全国贡献率高9.4个百分点
2002年,长三角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141.62亿元,比2001年净增2160.6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8.7%,比2001年提高1个百分点;珠三角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36.18亿元,比2001年净增1013.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9.3%,比2001年提高0.4个百分点。总量上,长三角地区是珠三角的整整2倍,对全国的贡献长三角地区也比珠三角地区高了9.4个百分点。
发展速度上,两个地区2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可比价增速达到了两位数,长三角地区15城市的可比价增速差距不大,最快的是苏州市为14.5%,最慢的是上海为10.9%,高低落差仅为3.6个百分点,应该说发展比较均衡。而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则差异较大,最快的是东莞市为18.4%,最慢的是江门和肇庆两市,均为10.3%,高低落差达8.1个百分点,比长三角地区大了4.5个百分点,从发展均衡度来讲,要差于长三角地区。
投资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双超1000亿元
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7.6%,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39.4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占全国的比重达到6.3%,比上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
总量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珠江三角洲的2.8倍,对全国的贡献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高了11.3个百分点。从城市发展情况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一枝独秀,独占鳌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8.41亿元,比上年增长8.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1.49亿元,同比增长2.4%,成为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另一个城市。
增速方面,两个地区24个地级以上城市增速达到了两位数以上的有20个城市,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15城市中只有上海增速在10%以下,为8.2%。苏州位居第1位,为43.4%,湖州排在第2位,为35.4%,无锡列第3位,增速32.8%。南京、宁波、杭州分别排在第5、7、11位,高低落差为35.2个百分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中有1/3的城市发展速度低于两位数,最快的是东莞市为51.5%,最慢的是肇庆和广州两市,分别为7.0%和2.4%,高低落差达49.1个百分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大了13.9个百分点,从发展均衡度来讲,要差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消费方面:消费增长齐头并进
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24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5.3%,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5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占全国的比重达到8.7%,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总量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珠江三角洲的1.8倍,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增幅相同,都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
长江三角洲15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城市 2002年 增幅(%) 2001年 上海 5408.76 10.9 4950.84 南京 1295 12.5 1150.3 苏州 2080 14.5 1760.28 无锡 1601.7 13.1 1360.11 常州 760.3 12.4 672.9 扬州 558.93 11.1 505.46 镇江 561.19 12.3 502.66 南通 890.08 11.1 809.3 泰州 504.26 11.6 449.97 杭州 1780 13.2 1568.01 宁波 1500 13.2 1312.69 湖州 422.47 12.3 385 嘉兴 706.11 13.8 604.26 绍兴 928.77 13.8 822.54 舟山 144.05 12.5 126.69 总计 19141.62 10.9 16981.01 增速方面,两个地区平均增速相同,但从发展均衡性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15城市中最高的是苏州为15.3%,杭州排在第2位,为14.1%,无锡列第3位,增速13.7%。最低的上海增速为9.3%,高低落差达6个百分点,发展相对不平均。而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东莞市为14.7%,最慢的是广州市,为9.8%,高低落差仅为4.9个百分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小了1.1个百分点,从发展均衡度来讲,要好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出口方面:珠三角地区优势明显
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出口总额924.5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