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套卷]广东省增城市新塘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科)试题.doc

发布:2017-06-04约5.9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东省增城市新塘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科)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I(每小题1分,共50分)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黑龙江省 长白山地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有关区域的描述正确是 A.区域是自然而然存在的,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地理空间 B.区域是人类根据自身的爱好与利益人为地划分出来的 C.区域是人类根据地理环境条件和特征划分出来的 D.区域内部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间联系与区别也明显 下列温度带中,横贯我国东西的是 寒温带和中温带 中温带和暖温带 暖温带和亚热带 亚热带和热带 湿润地区 中温带 暖温带 半湿润地区 与我国冬季0℃等温线走向基本一致的是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400mm等降水量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关于长江三角洲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较短,农作物复种指数低 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没有不利影响 气候条件优越,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甜菜 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 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9.我国传统民居从南到北屋顶坡度逐渐减小,其主要原因是 降水多少的不同 昼夜长短不同 宗教信仰不同 风俗习惯不同 10.西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出现“地广人稀”的原因是 水灾频繁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降水稀少,土壤贫瘠 战乱连连 11.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土地肥沃 ②雨热同期 ③冬季温长严寒 ④土地资源丰富 ⑤农作物一年三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 12.我国下列区域的关系,正确的是 我国南北方的界线是黄河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松辽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 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13.形成区域自然环境差异性的主要因素是 纬度位置和太阳辐射不同 受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海陆分布和地表起伏的差异 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状况的改变 14.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相比,北方的河流显著的特点有 含沙量少 水量更丰富 汛期更长 结冰期更长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5~17题。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8—19题。 18.“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19.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20.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21.雨林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得快   B.植物生长速度慢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 22.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  A.人口增长   B.国家贫困 C.债台高筑   D.开发 23.不属于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措施的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B.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等 C.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D.彻底地退耕还林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24—26题。 2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25.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 26.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27.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不包括 A.雨林土壤一般很贫瘠,养分容易遭受淋洗而很快丧失 B.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