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音乐选修课教学计划.doc

发布:2017-08-30约1.6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音乐选修课教学计划 张莉珍   本学期重点培养少儿歌曲表演唱;其目的与要求1、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感受歌唱的美好。2、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及歌唱方法。3、培养学生对歌唱的兴趣。4、学会运用歌词创编舞蹈动作,能够达到边唱边演。5、唱歌能够有情感地演唱。 一、儿歌表演唱的基本要求    儿歌表演唱对于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演唱中音准节奏正确,再配以大方规范、贴近儿童生活经验的童趣化外加艺术处理下夸张的动作,以及适合的表情。儿歌表演唱中良好的演唱是最基本的要求,动作表演和神态表现则是锦上添花。在儿童的歌唱教学活动中,通过学习歌唱起到纠正发音和积累词汇的作用。在学生实践教学中,虽然儿歌。把握都不太好,需要反复跟琴练习。另外,演唱作品中歌词的存在可以通过表演演唱的方式更为直接地表现词曲作者和演唱者内心丰富的情感,这是表演唱作品的独特之处。儿童歌曲作品在演唱中,不仅仅需要词的表达,还需要音乐旋律的表现,旋律是对歌词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对歌词的一种烘托,两者之间互相作用,从而实现旋律与词的情感交融。但是部分学生对旋律和歌词的对应演唱中很生硬,缺乏音乐的美感,儿歌缺失童趣性和灵动性。    二、引导学生把握儿歌表演唱教学中作品分析与艺术处理    儿歌表演唱在教学实践中重在通过教师的示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模仿视频演出或教师编排的动作记忆歌词学唱歌曲。因此在教学中学生除了儿歌演唱的能力还必须具备对儿歌作品做到有个性的表达,而是对儿歌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后,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用适合少儿身心年龄特点的方式表现出来。儿歌表演唱表现水平的优秀与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学生对儿歌作品的分析与理解。要想既表达出儿歌作品的情感主题与艺术风格,又体现出自己的个人特点和对作品的情感理解再加工,需要不断的加强自己对各种作品的理解能力,提高自己对儿歌作品的分析能力。    三、带入思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要想将儿歌作品很好的演唱和表现出来,需要对作品进行分析,领悟作者的情感变化,作品表现的事物特征。在自己表达作品时可以做到将主题与情感结合起来,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影响受众的情绪与内心。因此,学生必须把握好儿歌表现的内在情感,或愉悦或诙谐,或幽默或欢快,再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动作。这需要学生对幼儿有比较全面的把握,有和孩子长期接触的经验。学生在动作编排中动作往往选择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模仿动作居多,可以模仿动植物、自然环境(刮风、下雨、开花、结果等)日常生活环节(洗脸、洗澡、刷牙、跑步等),这样因为孩子有相应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好地通过学习模仿动作理解记忆住教唱的歌曲。在动作创编中不要动作变化频率过快,要与演唱年龄段的实际水品为参照。另外,儿歌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也应该象成人歌曲一样有情感变化,强弱对比的处理,这样才能准确的表现出儿歌旋律变化和内在的情感表现。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可以对旋律起伏、速度改变、强弱情绪变化的地方做好标注,这样学生在进行演唱过程中就可以注意到这些地方,可以保障演唱的表达效果,而不是单一的演唱旋律,缺乏音乐的美感。 四、加强学生表演与创编的能力 (一)表演。儿歌表演唱一般来说表演是辅助作用。但是表演的好坏会影响到幼儿对歌曲的欣赏与理解。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入简单的动作,使得歌曲更加生动活泼。这种表演需要学生首先能够根据歌曲的内容表演出得体的动作与表情。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审美,加入舞蹈动作等,进行有机的组合。除此之外,教学应以综合音乐活动为主线,也可用音乐情景剧的形式来表演。 (二)创编。儿歌的创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歌曲进行创编可以在旋律的基础上创编歌词,也可以在歌词的基础上再创编旋律。可以用不同的音色进行演绎,也可以变换不同的速度进行表演。可以进行部分内容的创编,灵活处理歌曲,发展儿童自身的创造力。 时间:每周三和周五 地点:音乐教室二 班级学生:20人 五个周完成一个作品基本能够达到个人上台表演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