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庄子》英译标准研究.ppt

发布:2017-06-21约4.53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庄子》集道家之大成,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部体系完整、思想深奥、思维严密、表达充分的典籍之一。明末清初金圣叹批《庄子》为六大“才子书”之首。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是文学性最高的作品,它以丰富的寓言、奇崛的想象、奇特的修辞手法和诗意的语言,成为先秦说理散文的瑰宝,对中国哲学、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庄子》英译标准研究 1.《庄子》英译历程概述 2.《庄子》英译研究成果概述 3.理雅各英译《庄子》的整体标准:以忠实性为中心取向 4.汪榕培英译《庄子》的整体标准:以可读性为中心取向 5.葛瑞汉和莫顿英译《庄子》的整体标准:以创造性为中心取向 1.《庄子》英译历程概述 《庄子》的英译本包括全译本(全译 33 篇者)、简译本、编译本、选摘译本和述译本等等,以及其他著述中的零星篇章或段落片断的英译。至今,《庄子》的英语全译本共有八种。 1884 年,巴尔福翻译了《道家文本:伦理、政治和思想》(Taoist Texts: Ethical, Political, and Speculative),在上海和伦敦出版发行。有学者认为这是《庄子》第一部英译本。但巴氏译本早已绝版。 1889 年,英国汉学家翟理思翻译出版了《庄子》,题为《庄子:玄学家、道德家和社会改革家》,是《庄子》第一种英语全译本。 其译文“是非常自由的译法,相对于高深文雅的原文来说,行文多有维多利亚式繁琐的陈腐文风。虽然译者没有传达了文学语调,但却通常能把握原文的真正意义。” 1891 年,在前两个译本之后,理雅各独立英译出版了《庄子》(The Writings of Chang Tzu)。这是《庄子》第二种英语全译本。 1963 年,美国汉学家威厄(James R. Ware,1901-1979)在纽约出版了《庄子故事集》(The Sayings of Chuang Chou),这是《庄子》的第三种英语全译本。 1964 年,美国汉学家华兹生出版了《庄子》选译本——《庄子:基本作品》(Chuang Tzu:Basic Writings)这是《庄子》的第四种英语全译本 。 1994 年,著名美国汉学家、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梅维恒(Victor H. Mair,1943- )出版了《逍遥于道:庄子的早期道家寓言故事》(Wandering on the Way: Early Taoist Tales and Parables of Chuang Tzu),1998 年重版,这是《庄子》第五种英语全译本。 1996 年,英国学者帕尔玛(Martin Palmer,1953- )出版了《庄子》英语全译本(The Book of Chuang Tzu),这是《庄子》第六种英语全译本。 2006 年,美国学者科里亚在其互联网网站“开放论道”上发表了《庄子:无限境界》(Zhuangzi: “Being Boundless”)。这是新世纪中《庄子》最新的电子文本,为第七种《庄子》全译本。 2007 年 4 月 22-27 日“国际道德经论坛”在古城西安等地举办,期间进行了《道德经》版本展览,一次展出的就有 250 个译本,涵盖 26 种语言,它们大多数是最近几十年内产生的。 2.《庄子》英译研究成果概述 国内的《庄子》英译研究成果要点 在国内,冯友兰、林语堂和汪榕培三位译者都有对《庄子》英译研究的论述,各有所长。冯友兰长于《庄子》哲理的解读与传译,林语堂重在突显《庄子》的文学特点,汪榕培的《庄子》英译研究更全面更深入。它们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外后来的《庄子》英译研究有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英译研究之发展历程有如下三个特点: 1.结合道家(教)思想的发展,研究《庄子》的英译问题 2.哲学、文学和宗教是《庄子》英译研究的三大视角 3.《庄子》英译研究成果,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代有新译新说 3.理雅各英译《庄子》的整体标准:以忠实性为中心取向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应帝王第七》的最后一段 理雅各的译文: The Ruler of the Southern Ocean was Sh?, the Ruler of the Northern Ocean was H?, and the Ruler of the Centre was Chaos. Sh? and H? were continually meeting in the land of Chaos, who treated them very well. The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